抽出一节麦穗,截断,把麦秸留在嘴里一节,半寸长,轻轻一吹,便能发出柔美的响声,这就是麦哨。“呜卟,呜卟”的悠悠哨声,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田园生活的回忆,也仿佛把读者带到了充满生机的广阔原野。

《麦哨》是人教实验版教材第八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中,继《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后的又一篇反映乡村生活的美文。文章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盛夏时节的田园风光,以及孩子们劳动、玩耍的场景,展现出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令人向往。

一.解析结构之美

这篇课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的巧妙构思,文章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美”,即:劳动之美——丰收之美——自由之美。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以孩子们的活动为暗线。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孩子们吹着欢快的哨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相约去湖畔割草;接着用速写的方式,勾勒出湖畔割草的孩子劳动时的样子;紧接着描写了盛夏时节田野里色彩斑斓,丰收在即的景象;完成了大人交待的劳动任务之后,这群孩子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游戏,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采食茅茅针,无拘无束;“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文末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孩子们又踏着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乘兴而归。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还原画面,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那几幅生动的画面,你能为这些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吗?文章开头、结尾与题目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形成整体感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