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走进语文课堂

东营市实验小学  张丽秀

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低段小学生最喜欢的,它能形象地、直接地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段学生思维的特点。将语文与图画相结合,使文字与色彩互换,生动形象,增强了阅读与写作的乐趣。

阅读绘画,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平原地区的孩子来说,大部分不知道山村是什么样子的。在学习《小山村》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小山村的面貌,我让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根据文章内容,在纸上用彩笔描绘出文中的景物。不一会儿,一幅美丽的山村美景展现在面前:一条盘山公路弯弯曲曲随着山势而行,山坡上绿油油的果树林中,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山脚下有一片漂亮的红色瓦房,大门前写着“山村学校”,学校门前有一条小河,小鱼在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再如学习诗歌《插秧》时,学生不理解农民插秧为什么能够“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看来,这是一个难点。我让学生对照第一小节的内容:“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在纸上画出青山,山脚下有绿树,然后在蓝天上画出白云,最后画出农民在山下的水田里插秧。画完后我让学生再想一想,水田这面镜子上会有哪些景物?学生很容易的就想象出水田里会有绿树、青山、白云和蓝天的影子。这不就是“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吗?等他把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表现了出来。然后,再让他们根据画的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又是一个把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阅读绘画既突破了难点,又把语文课烦琐的分析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利用图画帮助理解,提供拓展写作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完小诗《我们知道》后,我出示了文后的拓展习题:仿照课文的样子再写一段。从学生不知所然、眉头紧锁的表情我看出,他们感觉无从下笔。于是,我出示了一幅图:青青的山坡上,几株野花随风摇晃,下边是提示性的段落: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的时候,

我们知道 ————————————— 。

这时,学生的思维被迅速调动起来,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有的孩子等不及老师点名,迫不及待地大声朗诵到: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花儿翩翩起舞的时候,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