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策略

1、根据实际重整教材内容,帮助建立空间观念

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之后,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或进度。例如在第六册面积与周长的关系第三课时练习课,我在一个班上课后,发觉学生对于(下图)这一题求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得不好,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把第二课时练习课中的第八题(如下图)放到第三课时,上课开始先讲解从长方形中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在这题中增加一个问题,就是让学

求出面积后再求出他的周长,这样,有了这题的铺垫,再讲授上面的题目学生就有了一个对比,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在讲授上面的题目时我还让学生用笔标出剩下的图形是由哪几条线段组成的,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找到他们的周长了。这样教学就比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上课效果好多了。

2、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数学空间观念。

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可以说,小学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就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推理也以操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认知,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让学生通过举例、涂一涂、摆一摆、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自学三角形和圆。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