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巧妙设置的科学活动情境,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但幼儿的

主动性和目的性是不稳定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凭借情境,利用幼儿已经被激起的热烈情绪,巧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操作。我们经常使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尝一尝”这类的诱导用语,使幼儿的各种感官接受刺激,提高幼儿的感官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客观对象的习惯。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探索。第一,提问具有开放性。如“这像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有些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第二,提问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即提出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的问题。如认识“伞”的科学活动,在幼儿直接感知伞的结构和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如果没有伞,人们会怎样挡雨遮阳”“伞除了挡雨遮阳还可以有什么用”“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式伞”等问题让幼儿去想象。

第三,提问有系统性,由浅入深。如在开展“有趣的种子”这一活动时,我们这样提出问题:“看着桌上有什么?你带来的是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种子是否一样?”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师生一起进行层层分析,幼儿对种子的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3.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主动型倾向的幼儿,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正面诱导。对被动型倾向的幼儿,我们在活动情境中引导其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对他在活动中偶尔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及时加以鼓励,让他充分体验到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使之逐步形成能积极与他人交流的健康行为习惯。对回避型倾向的幼儿,我们一方面强化其情境感受,帮助其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对其在操作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在全体幼儿面前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大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他们交往、主动帮助他们,从而带动他们逐步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对对抗型倾向的幼儿,我们除遵循对回避型倾向幼儿的两种指导方式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友善加耐心.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注,耐心地启发、引导他们与同伴友好交往,学习同伴的优点。同时,引导其他幼儿正确评价他们,多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慢慢地感觉到,老师和小伙伴也是喜欢他的,从而使他们向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展。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