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语文评优课,也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研究课。阶梯教室里,师生济济一堂,上课老师面带微笑走上讲台,犹如春风吹拂。如用孩子游戏卡上的指标说:“杀伤力”最起码是10000。

师:你们喜欢微笑吗?

生:喜欢!

师:能像老师这样笑一笑吗?

(生笑)

师:老师喜欢看到你们的微笑,你们能微笑着看着老师吗?

(生微笑看着老师!)

师:谢谢你们!就这样,老师希望无论课堂上出现什么情况,你们都应该微笑着对待。微笑可以解除紧张、可以心情愉快……笑对人生,其乐无穷!

(生笑,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做鬼脸。)

接着,师生共同检查学习情况,默写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词。分五组来默写。

师:第一组默写“蝉”、“悠闲”。默写完的同学,可以抬起头来,微笑着看着老师!

(生抬头,微笑)

师:第二组默写“螳螂”、“前爪”。默写完的同学,可以抬起头来,微笑着看着老师!老师很喜欢看到你们的微笑。

(生抬头,微笑!有同学趴在桌上写)

师:……好,我们默写完了。默完的同学,可以抬起头来,微笑着看着老师!

只有几个同学抬头,但所做出的微笑已经很是勉强。可以说是笑得很“惨”了。

……

课后,我跟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他认为:课堂上学生应该处于一种愉快状态当中,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默写之类的教学环节,学生本来就有压力,甚至带者焦虑,根本就说不上愉快!而让学生笑一笑,这是一个良性的暗示,能缓解学生默写时的压抑,让他们知道,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用微笑的方式来对待,也是可以愉快起来的。由此形成一种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释放自我,张扬个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这番话说得好,正是“人本主义”在闪光!但是,学生的微笑是这样做出来的吗?上述案例中学生正在边听边默写,他们的主要注意不应该在微笑上;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可能还不会默写,在为不会写的字而发愁……这个时候,应该没有微笑的素材,而老师用带有命令的口吻三番五次来做这种“暗示”,有的学生到后来就笑得“惨不忍睹”了。这是对学生“不笑权”的一种剥夺!

无独有偶,无论是在外听课学习,还是在本校进行教研活动,我经常会听到老师要求全体学生对表现好的同学来一阵掌声,有时还要加上一句“棒!棒!你真棒!”而且一节课多次出现,有时甚至多达二十几次。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是可取的,而且是新课程提倡的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同学表现赞赏也是正确的,但为什么全国都要来一句“棒!棒!你真棒!”?再看下去,为什么全班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地把掌声鼓得比山还响,他们中间难道真的都是只有一片赞同,没有不愿意鼓掌的吗?先不说激励方式的单一,就说这个不愿意吧:也许在这个时候有孩子认为比这位被表扬对象更好的解答,而他又没有发言的机会;也许这个时候,有许多的孩子还在思考,即将产生更美的想法,而被“棒!棒!你真棒!”一冲击,也跟在后面稀里糊涂地鼓掌了……这样的课堂似乎很热闹,但这种统一的要求不是对孩子“求异思维权”的一种剥夺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