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将生活标识融入班级的整体环境、幼儿园的大环境

现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主要包括生活环境、主题环境和区域环境。生活标识作为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在区域环境和主题环境中发挥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区域环境中使用小脚印,代表该区域游戏的人数。在一些有关标志的主题环境中,各种标识可以作为重要的内容运用其中,如交通的标志、安全标志等。而对于这些标志的学习和认识,可以帮助幼儿在园所内活动时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在园所外具备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识。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生活标识完全可以融入班级的整体环境,在盥洗室、教室、走廊、楼上、操场上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秩序、安全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拿健康的生活习惯来说,洗手的步骤正确与否说明了孩子是否有清洁自己双手、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由于进入手足口病、水痘等一系列高发传染病的易感期,幼儿园对幼儿的洗手环节特别的重视。将教育局下发的洗手步骤图绘制成图片,按照顺序张贴在园所门口、洗手盆前,方便幼儿看图索骥,正确掌握洗手的六个步骤。为此,我们特地带着孩子来到园所门口边看图片,边示范、介绍,将吸收的六个步骤一一演示。并且在生活活动时,特别强调洗手步骤,强化孩子们对洗手步骤的熟记。通过这样的坚持,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洗手的步骤。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生活标识仍然起着教育指导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去正确洗手。

三、 生活标识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对于小班生活标识的实践接近尾声,但怎样达到有效运用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提高生活标识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更多的深入实践和思考。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觉得对于生活标识的使用有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则:

1、反复性

作为小班教师,笔者也常常苦恼,反反复复的教育,可幼儿仍然记不住常规。其实,一味地说教和灌输,孩子们会产生茫然、混乱、拒绝和逃避。但笔者也意识到,要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简单地介绍并不能帮助他们马上建立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反复性原则并不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话说一百遍。而是将同一件事情、同样的内容利用不同的话语、不同的形式表达,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提醒,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

2、适宜性

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的方式。因此只有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兴趣,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为此,我们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利用适合小班孩子的生活标识,例如照片、简单浅显的图形、符号等对幼儿提出了合适的要求,让常规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快乐生活的保障,而不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负担,最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简洁性

班级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环境,其中的主题、区域、生活环境都是有机的整体。在一个班级中,有序、合理的环境能让孩子充满温馨、舒适、稳定的心理感觉。而混乱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到无序和局促。因此,在生活标识的使用过程中,简洁性也是一点需要教师们考虑的因素。生活标识的有效使用,不在多,而在精简、恰当、合适。盥洗室里由于地方狭小,幼儿站立的面积不多,因此当孩子们进入盥洗室的人数一多,马上就显得拥挤不堪。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问题,我们在盥洗室的地面上贴了小脚印,但是脚印的大小却没有事先考虑,贴了之后反而觉得过多、不简洁、不美观。考虑到孩子们对脚印的作用已经了解,笔者就大胆将小脚印变为小圆点,既能同样起到提示的作用,又可以让盥洗室看上去宽敞一些,简洁明了。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对小班生活标识有效运用上的一些浅谈,不正指出请指出。由于研究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实践尚不够深入,但这些经验和思考却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小班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需要教师给于极大的关注和爱。只要对孩子充满爱,在教育实践中寻找教育的精髓,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从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就一定能为孩子们创造自然、宽松的进餐、盥洗、人厕、睡眠等生活环境,使生活标识成为真正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适应集体生活、与环境产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教育内容。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