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导幼儿排队喝水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孩子站在脚印上,使孩子有排队的意识。这一个出发点是合理的。但通过实际观察、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意识到光有3对小脚印是不够的,光简单的介绍还不够,幼儿的排队意识依然不强。为此教师对于脚印数量的增加,对幼儿的言传身教,使幼儿意识到脚印对秩序的作用。这样,生活标识就更有了针对性,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也有了针对性,生活标识和教育过程达成了一致和统一。

只有当幼儿对生活标识的认识和自身的行为之间建立积极地联系时,教育才达成了目的,也就是完成了教育的过程,体现了生活标识的教育作用和价值。

2、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环境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点是多样的,短暂的。在其中寻找有价值的兴趣点,为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做铺垫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生活标识的使用,在刚开始的操作中,笔者也带有一些随意性,有点试探的意味。许多生活标识,例如动物等,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失败、无效。但通过这些试误的过程,渐渐明白清晰了一点——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只有紧抓这一点,你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小班幼儿的生活标识,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环境材料的作用。例如,动物标识的使用。动物的选择很重要,由于班级孩子的前期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某些动物不了解,甚至叫不出名字。

为了方便幼儿认识和记忆,我们选择了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小狗、老虎、小兔等,并对动物进行的筛选,将相同的动物舍去,这样才避免幼儿之间对动物的混淆。由于幼儿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记忆起来花费了较少的时间。当孩子们对这些标识逐渐熟悉之后,我们就开始在班级环境的各个场所使用,如彩笔盒上、抽屉上、毛巾架上、水桶上、牛奶牌子上等等。这样的操作,让孩子逐渐加深对自身小动物标识的使用,也巩固了对这些标识的认识。有了这些标识,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毛巾、抽屉、茶杯等几乎一一熟知,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面对幼儿园的生活。

3、抓住教育契机,提高环境的教育作用

每一位幼儿都可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活动空间,都按个人的方式来活动。班级孩子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同伴,看样学样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但随之而来也有一些问题,同伴之间行为、言语的相互影响给教育带来一些小小的挑战。当个别孩子在楼梯上蹦蹦跳跳、随意走动时,孩子们的队伍逐渐被影响,开始歪歪扭扭、声音不断。楼梯上的小脚印此时早以起不了任何的作用。或许这时的老师都会生气、发怒,对孩子们大声斥责。但却没有意识到此时正是教育的契机。有时候在教室里说的“靠边走”比不上带着孩子们实地去走一走。当遇上孩子们对环境熟视无睹的时候,不如用一句轻声的话语来提醒孩子:“小标志在哭泣呀!”孩子们一定会吃惊地倾听你的说话,“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吵闹会影响他人,会导致危险。让孩子们从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的思考、主动的遵循。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们在思考中、在观察中、在自我的修正中慢慢长大,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逐渐建立和养成。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