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混龄班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网络] 混龄班与同龄班不同的不止是因为年龄的差异,同时它每年都有新入园的和离园的。在蒙氏的混龄班几届幼儿毕业离园后,留给我一个很大的反思空间。在我看来每一届毕业生都有每一届的特点: 在我刚刚接蒙氏班的时候是2002年那一届,对于我蒙台梭利是新的教育内涵,而对于那些孩子来讲也是十分生疏的。他们与我一样没有相关的经验可谈,我们基本是同步的,而且必须要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蒙氏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下来。为此当时我班的状况就是一味的向前赶,也没有顾及发挥蒙氏的从易到难、由潜入深的过程。虽然幼儿在毕业的时候掌握了一系列的学习内容,然而正向台湾蒙氏教师刘冷琴所讲的那样:在进行蒙氏活动尤其是数学活动时,犹如妈妈在织的一件毛衣,如果你一味的图快只想快点织完,然而在中间掉了一个套,只掉了那么一个小套,那么你的这件毛衣不会是完美的。这似乎与我班的这些幼儿有一个相同之处,幼儿在活动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要去计算、要算对。可对于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加减乘除的因果都是稀里糊涂的。这正是象“妈妈”织的那件毛衣,虽然它成功了,但根基却不牢固。 然而他们也有一个自身的优势:在教师强调操作有序性的过程中幼儿的操作比较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而且还十分安静…… 有了这届幼儿的经验,在加上理论上的学习,让我对蒙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我决定在下一届的幼儿会力求更加完善一些。 所以对于2003届毕业的幼儿来讲却与上一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是在中班就接受了蒙氏活动了,有着与上一届大哥哥、大姐姐相同的操作经验与技能,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在进行蒙氏的时间更长一些更系统一些也更扎实一些。从最基本的蒙氏日常操作到感官的发展及数学的开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肌肉的简单操作开始,幼儿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即而发展到感官的认识、图形的识别、颜色的辨认、各种形体的变式及触摸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发展又为幼儿的数学及科学探索奠定了基础。这些幼儿在中班末期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书写数字和简单的串珠加减了。书写数字是在砂纸数字板的下幼儿一步步由易到难的先感知各个数字的笔顺、在进行简单的描图、在加上幼儿的平时小肌肉的发展,幼儿书写起来虽然有点吃力但也基本完成了。经过了单双数、塞根板的练习及零的游戏……幼儿对于数与数之间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在以后的加减计算就不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了。 然而这一届的幼儿也有一丝的遗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操作的有序性及任务的完成意识特别的欠缺。可能是在进入这个班级的时候教师过于的依赖以大带小的方法,基本上幼儿的操作都是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完成的。虽然幼儿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但在操作的准确程度却不如以前了。对于学具使用以及变式的方法比上一届差了许多。 现在这一届是2004年毕业的,在他们的身上不仅延续了前两届幼儿的长处,。同时在教学中还做了新的调整,在进行活动时并不象以往那样按照幼儿的年龄分,而是按照幼儿的能力分。跳绳本来是大班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但有一些中班的幼儿也很喜欢同时还能跟着跳几下,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去尝试,对于那些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也不过多的强加。所以现在在我班有3-4名中班的幼儿都会跳绳了。在进行数学活动时一般来讲是分组活动多一些。但有一次在进行守恒的活动时,我的本想让小一点的幼儿先学一下长度守恒在分组活动。一进行活动时发现小孩子学并不是很吃力,于是就把长度守恒、容积守恒、面积守恒都进行下来,效果还不错。只是在面积守恒时个别小孩子有一些吃力,其他幼儿表现的还不错。 相信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蒙氏混龄教学以后,我会在其中学会很多的东西来同大家分享的。而且对于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会更均衡一些的。真正的做到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