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

生:(做“拴”的动作。)

师:(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

…… ……

出示:“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

生:姥姥剪的“牛驮小兔”。

生:还有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幅作品。

师:这段话中,拴住你的是什么?

生:拴住我的是姥姥的亲切和慈祥的面容。

…… ……

教师从课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导学生体悟“拴”的传神,演示“拴”的动作,引出剪纸怎样 “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又怎样“拴”住了读着这篇课文的“你”……对语文教学细节的诗意追寻,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拴”看出课文又由“读厚”变成 “读薄”的过程。这里的关键便在教师引领学生对“拴”字的合理延伸,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祖孙情深。把剪纸、亲情共同提炼成为人性之美。让学生体会感悟到那浓浓的祖孙情,让情感熏陶和人文滋润落到实处。自然而然诗意随之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