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用新理念指导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在主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数学

1、围绕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活力。

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表演、比赛等形式创设主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拔河比赛”活动,在具体的比赛情境中掌握怎样比较大小,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在比赛中,他们发现两队人数不一样,一队多一队少时,提出赛场上要公平竞争,两队人数应该同样多。于是在解决人数问题上学生想出了四种方法:A 兔队去掉1人,鸭队上来1人;B 兔队去掉2人;C 鸭队上来2人;D 兔队去鸭队一个。面队这四种方案,学生仍有分歧,各抒几见。但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如何比较,掌握了方法,发散了思维,在亲自参与实践中进一步感悟数学。

2、在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例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数学中,要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发给每个小组数量不同的别针。在数别针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数是过程,同时还要说出数别针的方法。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按自己的想法去数别针,有的学生说:“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另一个却说:“一个一个数的,不能数错啊!”有的同学说:“数出10个别针放在一起,再数其他的”,还有的同学用一种方法数 ,用另一种方法检查……每一个小组都能拿出多种数别针的方法,全班同学的思维达到了高度活跃的状态。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了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反思、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