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让幼儿明确手工活动的意图。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为观赏取乐,或为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有了操作的兴趣,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幼儿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的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他们是边行动边思考边操作。所以这就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例如,在进行小班手工活动《可爱的小鸡》时,老师先启发幼儿思考:“小鸡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部分组成?头是什么样的?翅膀是什么形状的?小脚长在哪里?……”

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根据幼儿对生活的经验,利用熟悉的儿歌加深对小鸡的整体印象,边讲解边完善作品。那么,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根据头脑中形成的小鸡的整体印象来进行剪贴,从而减少遗漏、贴错的现象。

二、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操作秩序。

幼儿构建了理想的造型,接下来就要操作了,操作对幼儿的作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首先,要进行工具练习。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关键。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幼儿对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了制作工具,才能学习其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尝试各种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