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在自然教学中,由于自然学科本身的特性——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一、用活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在苏教版小学《自然》教材中,到处蕴涵着“自然是由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等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这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科学自然观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极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发掘教材,按低、中、高年级三个层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在低年级段,通过教材提供的各种具体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水和空气,天气的阴晴雨雪,太阳的东升西落等,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有机渗透,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界及其各种自然事物与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求知欲。

在中年级教学中,重点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简单地把“运动”、“变化”等概念硬“塞”给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自然知识、感受自然世界的同时,更多地认识和关注自然界的变化,丰富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促进科学自然观的逐步形成。

到了高年级,则重点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物质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教育。在自然教材中,既有探索自然界物质是相互联系的内容,如绿叶制造养料与水份、阳光的联系,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等;也有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内容,如热的传导、月相的变化、生物的进化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和科学自然观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自然变化规律,并自然而然地明确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人类能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遵循自然界规律去开发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道理。

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研究自然知识和科学自然观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仅接触认识了许多具体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还润物无声受到了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的熏陶,初步领悟科学自然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学习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五彩的自然界和缤纷的自然事物与现象,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