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操》是一首语言活泼,读来朗朗上口的儿歌,鉴于它短小易懂,可以使学生有更多学习活动的空间,拟在此课中进行本学期课堂教学改进子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识字能力的尝试。

过程描述:

在前一段时间同桌合作的基础上,今天首次尝试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上课前,我先根据平时的课堂观察,在每个四人小组中指定了一位能说会道的孩子做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要求组长带领小朋友从字音到字形,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有序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从而确定哪种方法最易记,然后再互相抽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随着一声“开始”,各小组都行动起来了:“谁来说说哪个字读音要注意什么?”“我来,早的读音要注意平舌音,请大家跟我读。”……“谁来选个字说说你的识字好办法?”“我来给早编个顺口溜:日加十早早早。” “我在早早麦燕麦片的袋子上见过早这个生字。”“我来学习队,好人的人加上左耳旁就是队,排队的队”。“我有个好办法学习令字,铃声的铃去掉金字旁就是令,口令的令。”……学生们似乎都进入了学习状态,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

我一边来回巡视,了解着小组学习的情况,一边为孩子们第一次四人合作就表现如此良好而心中暗暗得意。正在这时,我眼角的余光扫射到一名叫储寒鹰的男孩,他正在左顾右盼,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旁边的同学学得热火朝天好像跟他无关。再看他们这个四人小组的组长正与组内的其他小朋友热烈地交流,把他抛在一边,似乎忘了他的存在。我顿时生气了,快步走过去批评了他几句,并叮嘱组长让他好好参加学习。然而,再仔细环顾教室,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几乎每组都有。

教学反思:

未来社会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在竞争的同时又必须是合作关系,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在识字教学中实践着一理念,以此来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融,成果的共享,我展开了合作识字的大胆尝试。从实践效果来看,喜忧参半。喜的是,总体来说,课堂的识字氛围和谐,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交流识字方法,不少学生变原来的消极参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在识字中自由发言,当遇到困难时会请求同学帮助,学习伙伴之间能互教,互学,他们在检查对方识字过程中学会了检查自己。这种学习形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孤立识字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获得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认识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大部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忧的是部分不自觉的学生不能很快融入小组学习氛围,不能适应小组学习这种形式。原因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所处家庭环境和所受的学前教育的不同而有着差异。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和承认这种差异,给予科学、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小组合作识字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该如何做到最好呢?我想,首先得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小组人员配置,有意识调节好每个学习小组中好差学生的比例,所挑选的小组长不仅要考虑能说会道,更要考虑善于组织,并对其明确他们在小组里的小老师领头羊作用,在初期如果有必要还应专门对小组长进行一些培训。其次,在课堂学习中,有意识挖掘表现好的小组,抽出一定时间让其给全班作一示范。最后,在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巡视和指导,每次可重点放在一个小组。总之,通过分散集中指导相结合,让孩子们懂得,小组学习每个人都应该参与,一人说大家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觉得这样实施一段时间后,小组合作学习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