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后进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每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一定很平衡的发展,都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数学课中,怎样才能做到全面照顾呢?怎样培养“后进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深入了解,为培养“后进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特点,这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地基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视其所由,察其所安”,并通过观察各自的特点。古人都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更应如此。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想纪律、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克服教学的盲目性。

除调查整体情况,还要了解个别情况。如,学生张某动手能力差、动作缓慢、反应迟钝。经家访了解到,张某存在的问题不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向家长讲明动手动脑,心灵手巧,手巧促心灵的道理,使家长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帮助孩子学习处理生活。我也教他整理书包、打扫教室等。经过两年的努力,张某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脑子反应比原来灵敏了,作业速度也大大提高了。

二、对“后进生”提出较低的学习要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集体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学习要求不能提得过高,否则将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后进生”本身在心理上就存在一种压力,所以教师不但在学习要求上要放得宽松一些,而且在“后进生”的心理上要善于作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心态。如教学“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可对优等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工整。对后进生则要求:正确率达70%左右,允许有一个比其他学生更长的学习过程,经过反复的纠正改错,逐步达到正确。在计算速度和灵活性上要求更低一些,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热情帮助“后进生”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应在面向全体学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热情帮助后进生,使其进步。对超过同龄儿童的少数学生,要创造条件,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向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发展。对于智力发展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由后进变为先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