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主体。幼儿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自降生之日起,儿童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正如皮亚杰所说:幼儿是在不断活动中运动感官,不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能动地吸收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同化顺应、不断平衡才获得发展的。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派在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该信任学生能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教师鼓励学生把个人的知识经验纳入学习中,并为此而向学生提供相宜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方案,或在别人的协同下制定学习方案;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能促进学生成长的真诚、关心、理解气氛;教师的角色不是权威,而应该充当“助产士”和“催化剂”。这种教学思想所引伸出来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直给幼儿教育领域以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属于皮亚杰所说的逻辑数理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而是超出物质现实之外,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纵的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他们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仅以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事实上,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而必须经过儿童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儿童主动发展的观念,在数学教育中要注意发扬幼儿的主体精神。教师不要充当“司令”、“法官”的角色,不做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做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做被动的“接受器”,而要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要观察研究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需要,创造和谐轻松的环境气氛,激发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