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方式的变迁——从简单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

近代科学认为,宇宙及其万物,无论是物理、生物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可以简化为类似钟表的机械运作,各个组成零件均以精确可测的线性因果律相互作用。如果我们能完全解析个别零件及其作用的话,就能依此重建世界万物,这就是简单性思维。

后来,当科学研究进入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脑系统等复杂系统时,简单性思维方式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了。因为对有机生命界及人类社会活动来说,其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过程和复杂程度,是根本不能用简单性思维和简单方法来进行描述和处理的。法国的科学哲学家加斯东·巴拉什说过:“复杂性是一个基本问题,因为自然界没有简单的事物,只有被简化的事物。”用复杂性思维考察世界及其运动变化的方式所得出的结论才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图景。

自然科学领域的简单性思想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普遍而深刻的,几乎波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系统也深受简单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被划分成彼此独立的多个学科,知识在学科之间被分离、肢解,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被割裂。例如,在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50~80年代,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主要模仿日本和苏联,采用科目型课程,分类很细,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手技、唱歌、日语、游戏等。这种分科课程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幼儿学到的是一些分块的零散的知识,而不会用某种原则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进入21世纪,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五大领域的课程,取代了以前的分科课程。五大课程的整合程度大于分科课程,但五大领域仍然可自成体系。因此《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要求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严格按照五大领域实施课程,而要思考幼儿园领域课程的渗透与融合问题。

但在实践中,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效渗透与融合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和策略。

本文认为复杂性思维为我们探讨领域课程的渗透与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复杂性思维对领域课程渗透与融合的启示

复杂性思维就是一种以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和非线性思维为其主要特征来考察事物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它是相对于简单性思维而言的。本文借鉴复杂性思维的两个特征——整体思维和关系思维来思考领域课程的渗透与融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