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只”:教师提出:“只”字你们理解吗?我们来看看工具书中的注释:

第一声:量词;单独的、极少的;

第三声: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唯一,仅有;。

这首诗中读第几声,是什么意思呢?在诗中可以说成是“就在这座山中”。

课件出示:这些诗句中的“只”又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5)寻:仅仅指寻找吗?寻访更好。

5.师:现在请同座位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6.学生练说古诗的意思。

7.指名说古诗的意思。(开小火车说)

诗题:谁寻访?更完整了。

第一句:谁问的?

第二句:

第三句:这句还是谁说的?

第四句:这句仍然是童子说的。

师:你们看,这首诗的意思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老师喜欢的第一个原因:平白如话。

(板书:平白如话)来,一起读读这平白如话的诗。

四、悟。

1.教师引导:古诗会读、理解了,是否就学完了呢?(板书:悟)其实,我们还要学会感悟诗歌背后做隐含的东西,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2.来,请学生闭眼,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象、边感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1)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师引导。

师引导:看到的还真多,有景有人。

再走进些,能将看到的情景描述地更生动清晰些吗?你们看,这是老师来到林间看到的松:走进山间,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我抬头远眺,是一棵棵古朴苍劲的松树,枝干遒劲,松针密集,满眼苍绿。(课件出示)老师看到的松怎么样?(颜色、形态描写具体了,仿佛眼前就是一棵棵苍松。)试着写写你眼前看到的某个情景,可以是高山,可以是云深,也可以是人,可以采用老师的这种短句,用上学过的四字词,写在作业纸的第一题上。

生写,交流。师评价:围绕松苍、山高、云深来评价。

师总结:同学们,此诗虽平白如话,但诗中包含的情境却如画般美妙,真是“诗中有画”啊!(悟诗境)

(2)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多有情趣啊,真是生机勃勃,别忘了还有诗人和童子两人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