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走不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势。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理解成“写好作文”,只把“作文”当作“作文”,人为地“窄化”“作文”的范畴,而没有站在“功夫在诗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弊端是明显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劳动的高耗低效;教师主观的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只能在教师设置的框子里模仿,甚至抄袭。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结构弊端,根据小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可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声像引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种媒体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构建现代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第一步。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作文时引导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作文的害怕情绪,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实践证明,录像以其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作文就会成为他们主动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作文,写好作文。

二、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的再现,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

小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是由模仿到创新,就像小孩子学会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小学生作文仿作成绩,明显优于没有例文模仿的作文成绩。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做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象。中高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很好的学习例文,所以,我们认为使用例文要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分析例文,图文对照,从而让学生明确画面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找出例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得不精确,所以,对事物描述不清,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住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会活跃。

三、利用多媒体,指导观察

小学生作文“无米下炊”的原因并非其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材料。所以,“从内容入手”即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在“例文分析”后,紧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在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教学生按地点转移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指导学生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水池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为使观察更加细致,我甚至遮住片中其余景物,只留“喷水池”部分,引导学生从下到上按顺序观察,并且口述。经过多次指导和观察,学生观察事物由笼统变得细致,也学会了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还懂得运用顺序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高了观察的质量。

四、利用电教,试写评改

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指导学生评改。这一环节,完成了从口述向手写过渡。根据大纲对中年级学生的训练要求,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求学生写作片段。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于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显然,学生改的过程,也是指导的过程。但教师仅能指导,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评改,同时也积极主动地推敲修改自己的作文。

对于布置的作文,我都逐步翻看,评改,然后找出其通病。通过电教媒体把几类作文用投影打出。老师针对一篇进行评改,找出毛病。教给学生评改方法,然后再拿出几篇让学生分组评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评改能力,而且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慢慢养成了自改习惯,使他终身受用。

总之,用多媒体指导作文教学,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会观察,有话可说可写;学会分析比较,有话想说想写;到学会表达顺序有话会说会写,我认为确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