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P68-69页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2)、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星期日你们都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

师:淘气调查了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们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想知道。)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怎么列算式呢?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减去外出游玩的同学,再减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剩下的就是留在家中的同学)

生:我列出:1-(3/8+1/6)(先把外出游玩的和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相加,再把全班同学看作整体“1”,减去它们的和)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星期日的安排(板书课题)

3、 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指导板书)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11/24

生2: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

1-3/8-1/6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24/24-13/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11/24

4、即时练习

出示P68“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再进行交流。

5、归纳小结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计算时,可以先将所有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也可以根据需进行部分通分。用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P69“练一练”第1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P69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容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出示P69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用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