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习数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丰富的生活、生产实践为数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数学时要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概括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成为数学资源,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现代教育观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教师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生活学习数学,让幼儿做好思维的“体操”,从而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呢?

一、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走进“生活天地”,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1、捕捉生活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幼儿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小兔拔萝卜”中,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分辨萝卜和青菜,并能进行5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活动设计可在上课一开始创设生活中幼儿常见的爸爸妈妈做饭的情境,捕捉生活现象引起幼儿共鸣,再出示萝卜、青菜实物,让幼儿认识,然后借助这些生活中离不开的蔬菜,辅助幼儿点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幼儿积累了许多数学素材,为新课的展开提供了实际数据,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创设生活情境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可以联系实际学习数学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的需要。如中班数学活动“做客”中,主要是要求幼儿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活动中,教师利用游戏区域中“娃娃家”的材料,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一边出示立体的人物教具,一边告诉小朋友:“红红家里来了3个朋友,红红忙着招待,后来,又来了一位客人,现在,家里有几个人?”幼儿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不知不觉了解了5以内数的组成。

3、走进生活天地

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引导幼儿多实践,利用一些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生活天地,才能使幼儿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大班小朋友快离开幼儿园了,老师和他们过了一个集体生日,教师买了一个大蛋糕,并预设了数学活动“分蛋糕”。目的是让幼儿离开幼儿园之前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还有就是让幼儿初步了解等分的意义,切蛋糕时学数学,让幼儿初步尝试二等分、四等分,了解等分的意义,在幼儿尝试操作的基础上对“等分”进行讲解,教师把抽象、深奥的等分概念,依托生活中的“切蛋糕”进行解释,幼儿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再次的切蛋糕、分饼干、分糖果等分实物操作练习,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我把一件(或块、个等)分成了大小相等的几份”。这样,经过走进生活,幼儿探索到了等分的奥秘,数学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幼儿的操作实践,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就更有价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