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

这里,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男生的作文:

老师出题“我的爸爸”,我不晓得这篇作文要怎么写。

我妈下岗后,一家四个人就靠他养活。他很能干,彩电、电冰箱、洗衣机……一切家电他都会修,有时修汽车的活他也敢干……双休日挣的钱比工资多得多,所以我家生活并不发愁。

这样的爸爸应该受人尊敬,可我对他却尊敬不起来……他是个酒鬼,一喝就醉,一醉就变鬼,骂奶奶,打妈妈,也打我,他最令人瞧不起的是说话不算数。双休日,他给人家修家电,要我当下手,打杂,讲好了分一部分工钱给我。收工后我向他要钱,他脸一绷,眼一瞪:“小家伙要钱干什么?小家伙有钱就变坏。”一次,两次,现在我一到双休日就嚷作业多,不理他,让他去忙去累……他赌咒,只要我一门考上95分,就给我买“李宁鞋”,结果我一门考98,两门考96,向他要鞋,他翻脸说“那是哄你的”,还骂我是“财迷”……

〔几点评论}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准则。如果许诺了的事,不去实践,那就意味着忘了自己。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对待许诺这件事上,堪称万世楷模。有一天,曾参的儿子又哭又闹,要跟妈妈上街。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正准备杀猪,急忙制止,说,“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玩的!”但是,曾参还是说服了妻子,把猪杀了给孩子吃。

为什么答应(包括哄着、闹着玩)孩子的事一定要实现呢?

 因为,取信于孩子:

第一,孩子缺乏知识经验,特别是是非辨别能力较差,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而且善子模仿父母的一言行。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讲话不算数,孩子也会学讲话不算数,尽管你说的话有时是“哄着的”或“闹着玩”的,孩子怎么能知道呢?

第二,如果父母经常向孩子许诺而又不兑现,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父母说话总是不算数的,父母的话是不可相信的。这样,父母就丧失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是的,允诺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办,不能办到的或不愿办的事就不要允诺。这个道理,似乎大家都明白;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违背的现象却屡屡发生。就有这样的父母,孩子不愿去幼儿园,父亲就说:“乖乖,上幼儿园去,爸爸星期天带你去动物园玩。”孩子缠着要跟父母上班去,母亲说:“别闹,在家跟奶奶玩,妈妈下班回来给你买电子汽车玩。”结果呢?孩子一次次失望,而做父母的却心安理得,多么不该。

因此,父母必须“一言既出,牺马难追”;如果情况变化无法实现。必须向孩子说明情况,以防孩子产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