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寓言故事《一路花香》,讲述了一个挑水工用一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和一只有裂缝的水罐为主人挑水,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因为“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挑水工让它注意路边美丽的鲜花,并告诉它:“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

因为文本的笔墨重在描绘有裂缝的水罐,不少教师在上课时就把“有裂缝的水罐是否应该感到惭愧”当作了教学重点。最终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做有裂缝的而不是完好无损的水罐,换言之,学生宁愿做一个残疾人,而不愿意做一个健康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厚此(有裂缝的水罐)薄彼(完好无损的水罐),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因为教材中说:“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骄傲”演变成了一个绝对的贬义词,谁要骄傲、谁敢骄傲就要遭到不谦虚的批判。完好的水罐每天为主人运满满的一罐水,取得成就为什么就不能骄傲呢?骄傲了就该被薄?要我说,完好的水罐可以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但不能嘲笑别人,事实它并没有嘲笑有裂缝的水罐呀!

为什么会厚“有裂缝的水罐”呢?因为文本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它拥有了“一路花香”。就如挑水工所说:“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谁拥有“一路花香”?四年级的学生读一遍就能从文本中获知正确的答案。如果老师的解读仅仅停留于此,就难免出现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因为老师对“一路花香”解读仅停留在实景的“一路花香”上,他的目光就只能停留在有裂缝水罐的身上,而学生也自然会做出“做一只有裂缝的水罐”的选择。因此,教师正确的做法是,深入思考:谁还拥有“一路花香”?

谁还拥有“一路花香”呢?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主人能用来喝,用来烧饭,用来洗衣……这不是完好的水罐走一路而开出的花,拥有的“一路花香”吗?只不过这“一路花香”不像有裂缝的水罐带来的“一路花香”那样一眼就能看到而已,它已引申为价值、作用的体现。

挑水工就不拥有“一路花香”吗?他让完好的水罐每天为主人挑满满的水,对于有裂缝的水罐,他“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让有裂缝的水罐重拾自信。让不同的水罐都能发挥作用,这不就是他一路走来拥有的花香吗?

所以,教参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有裂缝的水罐,还有那只完好的水罐,还有那智慧的挑水工……)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不仅仅是挑水工挑水时利用“有裂缝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也是每个人一路走来都能形成的美好景象。

所以,谁都能拥有“一路花香”!我想这才是这则寓言真正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