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后,确实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可是,由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加之新课程理念的抽象性,也使我们一线教师常常走入了误区。因此我们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只有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才有生命力,才能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存在的一些教学误区与对策的思考。

一:只求热闹不要纪律。

新课程改革十分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下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让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动”起来。在诸多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上,学生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上课教师俨然象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 的课堂气氛。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专家指出,学校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过多强调纪律、规范,常常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课堂也确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我们反对专制、惩罚等手段,但个性的张扬是以课堂的秩序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