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住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逐步感受。像证明几何题一样要想证明什么必须符合什么条件,一步一步地推。

二、尽量保留文章的完整性,因为“遵路识斯真”,要遵循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白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三、无论从头到尾的让学生体会,还是抓住重点段引导学生感受,都一定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文本读出来,真正的感受到,受到感染,进一步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学生。无论是引导学生感受,还是引导学生朗读,老师都要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一定让学生感受到,读到位。学生没有读到位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没有感受到,老师相机点拨,总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达到目标要求。因为精彩在于生成,千万不能只是“走”教案,我们是在教学生,学生学得好,效果才能真正好!

五、课堂上一定要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形成一个教学场,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六、语文课一定注意语言文字训练,上得语文味十足。理解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读书感受),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前对这一点重视不够,还是在给他们几个评市能手的课时张守旺老师说的这一点,正好跟我前一段时间看的《山东教育》得到的启示相吻合。只是在他们这些课中没有敢怎么运用,恐怕打断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只重视了情感的体验,语感的培养,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还不够,特别是读写结合这一工具性更是经常被忽视。看来真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七、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落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

八、课堂上一定有方法的渗透,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九、在课堂上老师的职责应是:激发、引导、点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