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就是在课堂伊始,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俗话说:响鼓还需重锤敲。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就是一面响鼓的话,那么导入就是这重锤的第一锤,乃是重中之重,必须浑厚有力,起到“一锤定乾坤”的作用。

好的导入,就是一场精彩演出的序幕,拉开幕布,就能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好的导入,就是一本好书的序言,翻开首页,就能让读者不断想去探索后面的内容。好的导入,是课堂的“点睛之笔”。能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积极的思维和高昂的情绪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急切要求,从而拉开课堂的精彩序幕!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对其他老师的课堂导入形式的分析,我总结出语文课堂导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式

课堂最开始的五分钟是学生记忆力最好,也是学过最不容易忘记的一段时间,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整堂课的学习行为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有些老师喜欢在上课过程中慢慢让学习目标明晰起来,而有些老师在课堂的结尾才揭露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上半节课,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的学习。而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能使学生从始而终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整堂课都能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

二、温故知新式

这种导入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课时,或是古诗词教学当中。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史安西》这两首古诗时,由于两诗都是描写朋友临别时送行的场面,于是我在上课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和朋友分别时都可以运用很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和朋友见面,可是在古时候,朋友分开以后,就很难再见面,有些甚至永远都无法见面了,于是很多诗人在送别时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对朋友的情意,那我们曾经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呢?学生回忆了《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别懂大》等等很多送别诗,不仅回顾了这些诗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巩固,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三、引用激趣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引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说儿歌等来导入课文,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因为兴趣才是学生的第一需求,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能产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另外,试验、绘画、歌曲,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的兴趣更浓。

四、提问导入式

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小小的石子,能让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而巧妙的提问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激起的却是层层波浪。

另外课堂导入还有创设情境式、悬疑设置式、讨论交谈式、理解课题式等等,这里就不具体阐述了。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语就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宣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入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 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要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