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名

《青山不老》

教师  

章节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读文,依问题找出相关句子;交流汇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回归主题;感受人物精神;写话,表达真情,升化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感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大胆退出课堂。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15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和热爱,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梁衡走进《青山不老》,去感受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对大山的另一种情怀。

1、出示课题《青山不老》,学生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展开自学。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走进课文。

2、默读,悟情。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交流展示

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出示学习提示:

1、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在旁边写好自己的体会和小组内的同学合作解决。

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出示相关句子: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15年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抓住关键句段通过朗读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

结合生活实例,感受理解。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白板出示相关句,并根据学生回答标注重点词方便,明晰,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利用用白板组织教学,教师的操作在白板上完成,相比传统黑板很环保。
(四)回归主题 (2)、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体验绿洲所处大环境的险恶。

(2)体会老人生活的小环境的艰苦。

(3)、领悟“青山不老”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出示晋西北图片资料,了解这里环境有什么特点。

①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⑵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出示重点句谈理解。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交流理解

出示老人图片:

老人已是81岁高龄,看着他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晋西北这一大环境的恶劣。

抓关键句子理解。

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来体会老人绿化山林,造福子孙的精神。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对老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

白板出示文字和图片资料,迅速快捷,增加了课堂密度,图片的出示,直观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总结升华。 总结本节课点明重点。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通过让学生自己说收获,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