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诚实,言行一致,富有同情心,待人真心真意,有正义感。怎样培养孩子正直的品质呢?

家长以自己的诚信给孩子做出示范

家长对孩子不轻易许诺,许诺者必兑现,言必信,行逼果,说话算数。这种“身教”是一种“潜教育”,他比“显教育” 作用要大得多。

孩子的诚信意识,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逐步看会学会的。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第一任教师当然就是父母。孩子不诚信的行为起初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以,要使孩子诚信,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诚信,说话算数。

一个男孩说:“我爸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了,说再让我做10道练习题再出去玩。我就不想再做了。”

孩子会从这些家长言行中得到一些经验:大人也是会失信的;撒谎也是允许的,为了达到目的,用许诺来骗一下对方也无妨。

家长们就是这样一次次“说话不算数”,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也慢慢从这些小事中学会了不诚信。

家长失信于孩子,害处相当大。首先,这让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的事也可以不办。于是从小就养成了“轻率承诺”的坏习惯,长大后就会因为“失信”而失去朋友对他的信任。其次,家长会因此失去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家长的威信从哪里来?主要基础就是自己的言行。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的家长,会使孩子重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从小向他们学习“言必信,行必果”。

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胡乱夸口,不要胡乱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就随便地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兑现。如果是合理的、能兑现的,你就认真地承诺,然后让孩子不断提醒自己履行承诺,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没能履行承诺,失信于孩子,家长应及时向孩子说明情况或做出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量用什么形式弥补,不能敷衍了事。要让孩子感觉到,诺言是沉重的,许诺应十分谨慎。

假如孩子向家长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或不可能兑现的,你一定不要答应,而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研究出可行的办法再答应。

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大事,孩子对待大事的态度就是从小事上培养出来的。

告诫孩子,对人承诺时要三思而后行

我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说过一句话:“轻诺必寡信”。所以我们应该告诫孩子,在承诺别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它的可行性,要留有余地,不要随便许诺又随便失信。考虑自己确实能够做到的再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你才能不失信于人,你才能值得别人信任。轻易就承诺别人的人往往是没有信用的人。没有信用的人很难有朋友,也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