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年课程改革,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身为教育一线教师的我与课改同行,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课改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在这个进程中, 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课改的的确确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发生了很多转变。

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今天,我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指导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中都处处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学习特征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课改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的语文教学,除了以课本为中心,还有两个“中心”,一个就是以课堂为中心,一个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节课老师只管讲,学生只顾听,经过十年的语文课改实验,我认识到那种“满堂灌”的讲解不可取,应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是不正确的,应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理解。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争取让学生自己解决。同时我认识到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的任务不在是只注意灌输知识,而是变成课堂的导演,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抓课堂的达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预习、自主学习、阅读、探索、推理、表达、发言、点评……。..因此我们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动脑筋,学会开窍,那些难点问题,我们甚至有意识让学生难一难,憋一憋,这才能让学生开始动脑筋,激活思维,释放潜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形成自己的套路。开放性的课堂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见多识广。老师要避一避,躲一躲,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我放下身架和学生们友好相待,和学生谈心,沟通学法进行指导,打开他们心灵的门户。课堂落实“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成长学生、发展学生”。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如语文课上,教学生字时老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把生字读几遍,每个学生都可以想出独特的方法识字。一个学生读,其余的同学就是最严格的"老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学习的基础再进行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生字的办法最好,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到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关注学生,关注情感,关注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例如:改革作业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上没有醒目的“× ”,取而代之的是描述性评价,如“若你再仔细些,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

由于理念发生了变化,在新教材使用时,我注意了与学生的交流,发展同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使课堂教学有效、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