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 椭 椎

烁 随 稚

3.了解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读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黄河象化石的哪些内容?你解开了哪些疑问?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样子 来历 发掘

三、图文结合,了解象化石的特点

1.黄河象骨骼化石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去参观这具大象的骨骼化石。

2.(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

3.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样子的?请自读课文第一段,划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它的特点。

4.学生交流,概括化石的特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高四米,长8米,大象牙就有3米多长,连末端趾骨也有3、4厘米长”体会它的高大。

(2)从“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话 ,结合重点词语“甚至连…..也…..”体会它保存完整的特点,并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

5.观察象化石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骨架的样子。

6.指导朗读,带着惊奇称赞的语气来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想化石的样子,体会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7.课内质疑:(出示课件化石图)面对着如此高大完整的黄河象化石,你有什么疑问吗?

四、自主学习,感知推想的依据

1.教师过渡: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那么它是怎样被发现、挖掘出来的呢?

2.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找出答案。

3.出示句子:从“立即”、“ 在考古工作者的指挥下”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4.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5.教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化石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站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

抓重点词语:斜站沙土 脚踩砾石。

6.从它的姿态,人们做出了怎样的推断?( 失足落水)板书 : 斜斜 站立 没被移过 (体会推想的合理性、科学性。)

7.你知道这头大象为什么取名为“黄河象”了吧?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时间的久远,变化的巨大,读出神奇的感觉。)

五、合作探究,感悟形成的过程

1.过渡:从化石出土时的样子可以推断出象大象是失足落水的,而且死后没有被移动过,由此科学家还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悲壮的故事,为我们推想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你们想知道吗?

(1)提问:什么是推想?

(2)了解“推想”: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看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这就是推想。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