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玩结合、寓教于乐、培养兴趣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基础教育中,儿童书法基础教学大概是最为枯燥的了。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丰富多彩的图画,都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但书法确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幼儿学书法确实有很大的困难,幼儿的活泼好动与书法训练的枯燥寂寞给书法教师出了很多的难题。德国小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学习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如何培养幼儿对书法产生兴趣,这是我们书法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天性爱玩,时时念着“玩”,学与玩虽然对立,却又可以统一,我们知道,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且特别关注,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学中,他们势必动力喷涌,调动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学习书法或许是因为感到好奇,或许是出于天性喜爱,也或许是因为家长喜好督促来的,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很少幼儿一开始就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书法在它们的入门阶段又是重复而单调枯燥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写字,才能将幼儿书法教育广泛推广。

刚拿毛笔的孩子有一种欲书欲画的喜悦感。这时教师应顺从他们。先让他们尽情地写画,不要强行教孩子如何执笔,如何运笔。要在孩子写和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执笔和用笔的一些基础方法教给他们。开始用“五指执笔法”握住毛笔的小手往往不知所措,我不但耐心地为他纠正姿势,还编故事告诉他们,写字执笔的五个手指,就像五个用力推车上山的好兄弟,有推车的,有拉车的,还有扶住东西不往下掉的,最小的弟弟则是在一旁鼓劲加油的,五个人分工合作缺一不可,所以要想写好字,必须要让五个手指密切配合才行。在似懂非懂中,孩子们记住了握笔的基本要领。

因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程度有限,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等等,这样会束缚孩子稚拙的天性,并且他们也听不懂这些专业的术语。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以游戏的心态来教他们,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笔画和字加以形象的比喻。在讲笔画“捺”时,可结合幼儿滑滑梯的经历,写“捺”就是那种从滑梯上坐稳后向下滑的感觉,最后收笔处又象舞蹈动作中的“绷脚”,而不是“钩脚”,学“竖弯钩”时,老师在写出的笔画下面加上曲线代表水上的小波浪,孩子们马上就迫不及待的说出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大白鹅,这样和实际生活中的经历或看到过的实物联系起来,他们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当幼儿掌握了一些基础技法以后,可以教他们书写比较简单的字,教师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做示范给他们写范字时,要用比较形象、科学精练的语言讲解字的特点,力求浅显生动,比如写 “人”字,就像一个人在走路一样,两腿迈开就是“撇捺”, “中、丰”这类字,中间的竖就像一把刀子切一个西瓜或一个苹果,从中间切成左右相等的两块。这样生动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他们听得轻松快乐,再利用幼儿比赛的兴奋心理,鼓励看谁写得像,他们会认真地去观察模仿,投入到书写当中。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幼儿讲一些比较有趣的书法故事,如“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天台山拜师”之类的故事。让孩子们对书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书法家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他们便会主动地拿起笔来写字。这也是激发幼儿兴趣,使之坚持学习的办法。

二、给幼儿创设一流的书法学习环境与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愉快兴奋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我们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要积极为幼儿创造愉快、自由、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书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书法教育也是美的教育,幼儿学习书法的场所,应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优雅环境。如教室要打扫得干净,桌凳要摆放得整齐,墙壁在保证洁白无暇的同时,适当贴上适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有关书法的挂图,课桌上文房四宝的摆设既要方便书写又要富有美感,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文明大方等等,以便幼儿在健康、温馨、和谐的优雅环境中学习成长。

书法教学活动中,适当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比如谁写的好,可以在他的作业上贴一个孩子们都熟悉的“喜洋洋”图案,或盖一个小印章,他们为了多得一个而努力认真的表现,教师可以把他们的书写作品贴在墙上,看谁写的最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孩子们积极向上。教师在给幼儿讲解名家名作时,或幼儿自己练习时,都可以让舒缓的古筝曲响起,在古筝曲的伴奏下,孩子们随着老师的叙述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一方面调动了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使本来索然无味的说教与临帖变得趣味横生。在学习中允许孩子出错,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儿,给他们自由、欢快、和谐、民主的气氛,让孩子始终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三、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幼儿学书成功与否,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与家长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学生坚持不下来,实际上都是家长坚持不下来的缘故。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尤其是初学的孩子,需要家长一起在教室陪同学习,并在老师的要求下监督孩子的执笔与坐姿,只有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孩子才会变起初的被动和不情愿为主动和乐意,渐渐进入习惯性学习过程。幼儿每周仅仅在少年宫学习一次,所以必须花大量时间在家坚持练习,家长尽量挤出时间,陪伴在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因为这时,他们还没有定型,便于随时纠正握笔姿势,另一方面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一般都比较好动、贪玩、淘气、不自觉、爱幻想,而学书一定要静下心,坐得住,排除杂念,如果家长不监督,幼儿做到非常努力用功,这是不现实的,他很可能会乱写或偷懒,这就需要家长的时刻关心和诱导,进行督促,给予一定的压力,争取每周有固定练习时间,以求持之以恒。

四、幼儿学书法的途径与评价标准

在幼儿书法的教学和点评中,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以幼儿临写是否形似作为标准,而我不敢苟同以上的观点。古人云“扶手润字,日久为妙。盖蒙童无知,与讲笔法,懵然未解,口教不如手教,轻重转折,粗粗具体,方脱手自书。”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幼儿时期已经可以学习书法,但要求他们写出与碑帖上一模一样的字几乎是不可能、不现实的。试想,就是书法家重复写相同的字也不可能都一样,而况“蒙童”乎?

幼儿学习书法究竟以什么作为方向和评审的标准呢?学习哪些碑帖才能够事半功倍呢?

通过教学,我认为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开拓思维、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掌控毛笔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幼儿的手指末梢神经尚未发育完全,手指的协调能力也不够,开始写字,容易写成“墨猪”,或字形奇特,这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分强求学习结果,而应该让他们开心地涂涂画画,培养兴趣,了解毛笔丰富多彩的笔性,重要的是过程和兴趣的培养。幼儿写出的字充满了童趣,况且那种稚拙感正是很多有名的书者所追求的,这一点我在儿童画的教学中也可找到佐证。现在我们看儿童画的标准是天真、稚拙,而这一点是绝大多数人已经认同和接受了的。所谓稚拙感,即不受成人技能技巧的约束,完全由幼儿以自己认为满意的方法大胆地表现,而这种独创性与稚拙感也只有在儿童画中才能找到,他们笔下的线条抑扬顿挫,大都造型简练夸张、比例失调,色彩鲜明富有情感,画面安排奇特,传达出一种稚拙的美,使人看后叹为观止。因此,许多有名的画家也非常乐于在这些画里吸取养料。有的家长或教师热衷于让孩子一笔一笔地跟着模仿,结果有的孩子确实模仿得很逼真,但是画得老气横秋,丝毫没有儿童的生气。

其实幼儿书法的学习也一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孩子还是一样的孩子,不可能因为学书法就能够突然背离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幼儿的特点是什么呢?即观察力简单,只会抓住一些事物的主要特征。幼儿学书法,不能苛求他们写的跟碑帖上一样,不要扼杀他们的天性,他们更主要的是在观察每个字的组成、形状、结体等,所以他们写出来的字笔法简单,字形充满了童趣和稚气,而这些特征岂不正是很多书法大家所孜孜以求的吗?所以,幼儿学书法我倾向于让幼儿学会“玩”毛笔,在 “玩”中把握字的节奏和气韵,试想,当孩子们能够 “玩”到“人笔合一”,有什么样的字是他们以后写不出来的呢?

幼儿如何学习古代经典碑帖,这是书法界的共识。如何选择一条有效的学书顺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书兴趣的保持和书法水平的逐渐提高。尽管历来主张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但我认为楷书有书之楷模的意思,笔法丰富完备,结体欹正相间,幼儿很难得其要领,不适合幼儿初学,我们不要让幼儿一味临摹名家的法帖,不妨让他们从那些用笔率真、字体充满天然奇趣的碑帖入手,这会使孩子们有一种亲切感,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我的一个刚刚五岁的学生,我无法与他沟通楷书复杂的运笔方法,他只是随意发挥,写出的效果很有汉代隶书“张迁碑”的味道。我认为隶书比较适合低龄初学者,因为隶书笔法简单明了,字形结构平稳,小孩儿一学就有几分像,会因为这几分像而觉得有成功感,便会增加自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成功、自信及兴趣的驱动下,少儿可以将成年人都认为枯燥而单调的书法学得津津有味,可为以后多变的楷书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目前幼儿书法教育现状其实并不令人满意,与其它艺术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首先是教材问题,在常规开设的科目中,没有哪一个科目象书法这样没有完整系统的统编教材。书法教学内容,也无非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如何执笔运笔,如何写点画、如何处理结构和章法,如何选碑帖等,适合低龄幼儿的书法教材更是欠缺,正因为书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阶段性与连续性,所以造成了书法教材杂乱、无序可循,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当今幼儿书法教育的薄弱,这就需要我们书法教师的积极探索。(朱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