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活动中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不仅大大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和主动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幼儿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活动组织的必备条件和有效保障。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则是蒙氏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一、教学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建立和初步形成

常规习惯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呢?

首先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活动规则,以各种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的自律意识,促使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从而形成有序的常规行为规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用游戏的形式提示活动中的规则,更容易让幼儿掌握和接受。如走线环节中,当幼儿和老师一起拍手说小儿歌“小朋友,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走。小朋友,小朋友,听到音乐线上走。”幼儿马上就意识到我要遵守走线的要求了,规则意识自然而然的形成在幼儿的脑海中。又如在幼儿收放学具时放上优美的音乐,让幼儿玩“我会听”的游戏,那么每次音乐一起幼儿就会遵守规则有秩序的收放学具了。

其次对幼儿的常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语言鼓励,树立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幼儿榜样,通过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带动全体幼儿共同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及时评价幼儿的常规行为,通过鼓励和表扬肯定常规习惯好的幼儿,树立其榜样形象,使幼儿产生满足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他幼儿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向榜样幼儿学习、模仿榜样幼儿的行为,促进全体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如在集体活动中表扬表现好的幼儿:“看xxx 的小手会讲话 ,帮老师想到了好办法,小朋友们快给他鼓励。”这样反复的正面强化,渐渐的在幼儿中就会形成“我要回答问题,一定要先举手,然后才能发言。”的规则意识。又如在摆放学具的过程给予幼儿表扬的话语,“xxx用眼睛告诉老师她摆好学具了,还有谁的眼睛告诉老师摆好了?”当教师点了三至五名幼儿的名字后,那所有的幼儿都学会了“我摆好了,我用眼睛告诉老师。”的常规行为。另外在幼儿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对幼儿常规行为给予勉励性的评价,效果也很好。如:“xxx在操作筹码的时候摆放顺序很正确,而且摆得很整齐,既让自己看得清楚,也让别人能看得很清楚。”这样的评价会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马上加以改进或改正。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来实现,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控制的方法。蒙氏数学活动在幼儿常规习惯形成阶段,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一张小粘贴,甚至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随意的抚摸,都会使幼儿高兴不已,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二、教学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巩固和完善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对已经形成的常规意识反复加以强化,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常规行为巩固,使幼儿的常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固定的模式。如走线环节的常规练习,在经过了“站队”、“点豆豆”、“手牵手”、“一个跟着一个走”一系列的游戏形式的反复练习后,让幼儿形成了初步的走线规则,而这个规则还需要长时间持久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活动中,针对个别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实际情况,教师要进行个别的提示指导和练习,使其规则意识加强。

规则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只有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游戏等各个环节的常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目标。

资料表明:2-4岁是秩序敏感期,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新纲要》也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蒙氏数学真正地把这一精神落实到位,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蒙氏数学活动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带领幼儿走进数学世界;让幼儿感受数学世界里的魔幻神奇,让幼儿自由自在的在数学世界里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