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题目被称之为“眼睛”,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是的,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精华所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眼睛”为教学导航。

一、利用题目的召唤性,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看到《变色龙》这个题目,你不禁会想:“变色龙”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变的?它能变成哪些颜色?人们为什么叫它“变色龙”呢?……这些问题会引起你的好奇,催促你赶快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解除心中的疑惑。是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每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召唤性结构的整合体,它具有生动形象性和巨大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思索和阅读空间,引发了学生许多的疑问和联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愿望。再如《金蝉脱壳》:为什么叫“金蝉”呢?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脱壳?……有的题目“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会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些事?……《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斗”的结果怎样?……《少年王冕》:少年王冕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要写少年王冕呢?……我们发现,学生初读题目时所产生的一个个问题,正是每一篇课文所述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我们要注意拓展课题的空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准确地确立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为精读课文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有利的学习条件。

二、利用题目的概括性,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始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面对一篇篇课文,常常有无从说起的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在实践中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我们知道,课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叙述来推想、把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既准确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如《推敲》一文,课题仅仅是一个词语,课文写谁的?写了什么事?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扣住课题,再结合课文就可以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再如《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和《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课文,题目本身就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题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读全文,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更为准确详细地概括。这样反复地训练,学生就会发现题目与文本的密切关系,掌握其中潜在的规律,灵活地运用把握大意的方法,形成准确迅速地概括课文内容的技能。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