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p.97~99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例题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要求。紧接着呈现两组数据,第一组是南京市2002年各月的降水量情况,第二组是北京、南京等六个城市2002年10月的降水量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他所知道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谓选择合适的饿统计图就是在这两种统计图中作出选择。那么,针对这两组数据究竟应选择哪种统计图是合适的呢?那就要看给出的数据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适合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一年中各月的降水量,可进行比较的不仅是各月降水量本身的多少,还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观察降水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六个城市的降水量,所能够进行比较的主要是数量的多少。考虑到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难度较大,教材在提供的基本结构图上也做了适当提示。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板书)指出:“折”有的学生写成“拆”

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说说我们通常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哪些信息?

(身高情况,收入的增长,学校学生数的增长……)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简单比画)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具体项目的数量多少情况)

二、学习例题:

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分别读p.97、98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

交流:(1)表一用折线,因为更能清楚地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二用条形,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

(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

……

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

2、学生分别完成两份统计图。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爬过山么?(简笔画:陡的山、不怎么陡的山。)

指出:当连出的线很陡时,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很大。这张图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当连的线不怎么陡时,就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如说一月和二月。

从图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老师适当补充)

4、校对填写制图日期:有明确统计时间的,一般取后面的一个月;没有明确统计时间的,可以填现在的时间。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谁能说出“五岳”?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特殊吗?(纵轴上带曲线)说说这是为什么?

完成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估计2001、2002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

指出: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做一些预测。

课后小记:

在p.97的统计图中,一个班有5、6个学生出现了连线不依次的情况。如:一月连二月,二月连四月,四月连三月,三月连五月……所以当数据较多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依次相连”。想想做做第1题,该话题多次出现,觉得不是很合适。

想想做做的两题,主要难点还在于定点(定高),数据本身离刻度均有较大的差距,学生比较难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