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教学内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一)(教材第26~27页看一看(一))

(一)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课桌,老师讲课离不开讲桌。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观察这张讲桌。

(师请几位学生到前面来观察讲桌,问:用手指一指你看到了讲桌的哪几个面?生边指边说。)

师:咦,同一张桌子,你们看到的怎么不一样呢?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

师:对,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桌。请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一个学生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讲桌下层的隔栏里躺下了。)

师惊讶地说:你在干什么?

生:我在观察讲桌的下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师点了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其他小组也陆续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桌,现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集体汇报。)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她指了指讲桌的左面,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同学又说:这是左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桌的左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讲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桌形状和她(生1)看到的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右面。生5: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的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的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观察的位置、高低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生6:我们组还有的同学是趴在讲桌上观察的,只看到了上面一个面。我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师:通过我们实地观察,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的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打开课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淘气看到的是上面和右面,与第三幅图连起来。

生2:不对,他站在桌角,还能看到前面,应该与中间的图连起来。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笑笑可以看到左面和上面,连第三幅图;老师站得高一些,只能看到上面,连第一幅图。……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的形状,我们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然后,再打开课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正面。

生:老师,我们俩的牙膏盒一样,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学叫它是侧面,有的同学叫它是正面呢?这样行不行?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生1:朝上的是上面,两边的叫侧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也就变了。

生2:我明白了。……

(此案例参考湖北省潜江市实验小学胡丽老师编写的案例)

(二) 案例点评

本案例最突出的特点是营造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 思考与讨论

本案例中的观察活动是各小组依次进行,你认为怎么样?如何处理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活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