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就其本质而言是超越的,它是人自身对他所处的环境的超越“,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必然具有超越的特征“。(注: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那么,教育怎样才能实现其超越的本质呢?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明确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意识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这样看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可以说既是实现教育之超越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与迫切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便成了我国当下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的大主题,也成了我国当下教育研究所不能不基于的一个总的大背景。换言之,教育创新应当成为我国当下教育研究的一个大主题。

现在的问题是:教育创新需要研究的问题成千上万,但这里值得追询的是:研究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一个“问题而不是”那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而言之,被教育研究者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的那些”研究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教育研究又究竟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诸如此类的询问,很有从理论上予以解答的必要。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逻辑的分析,还是现实的审视,我们都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来审视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而这一审视的结果,便可把这些研究问题大致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迫切需要解释与解决、但研究者本人并无相应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的问题。研究者对此类问题之所以并无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或许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基础及由此而生发的探究兴趣,或许是由于缺乏必备的能力基础及由此而形成的研究自信,或许是由于认为在个人利益方面”得不偿失“而不想为之付出相应的劳动。显然,此类研究问题对研究者而言仅仅是”他者的问题“、”公众的问题“,亦即”与己无关的问题“。诚然,由于这些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的,因而它确实是一种”真“问题,但这种”真“只是对”他者“而言、对”公众“而言,而并非对研究者本人而言。对研究者本人而言,它恰恰成了一种”假“问题。对于这种纯粹的”他者的问题“与”公众的问题“,对于这种”与己无关“的”假“问题,研究者究竟能投入多少情感、激发多少智慧,令人怀疑。如果说完整的研究过程起始于研究问题的确定的话,那么,这种研究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因为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已准备违心地去进行所谓的”研究“了。我们姑且把此类研究问题称为”异己的问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