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机会,还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边操作边讲述。如小班“可爱的图形宝宝”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颜色的笑脸娃娃图形片,并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送红色宝宝到红颜色的家”、“送绿色宝宝到绿颜色的家”……在这里, “动手操作”和“语言讲述”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语言讲述,幼儿可以监控自己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操作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数学活动是训练幼儿倾听能力的好机会。同伴交流中的倾听自不必说,认真倾听教师的要求在数学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幼儿只有认真倾听并理解数学操作的规则,才能正确完成任务,否则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教师在介绍数学操作活动的规则时,可以让幼儿用语言重复讲述,在活动中及活动后也提醒幼儿根据活动规则来评判操作结果。教师还可以故意改变操作活动的规则,要求幼儿仔细倾听语言表达中的细微不同,从而让他们学会认真地倾听。

3、帮助幼儿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教师的数学语言要规范。教师能否做到语言表达正确、明白、易懂、前后连贯、条理清楚且具有逻辑性等,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数学语言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准确和精练。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表达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时,应牢记以上这些要求。如大班“看图编应用题”的活动,要求根据“一只小兔”、“两只小兔”、“?”三个画面来编应用题,有幼儿说:“有一天,草地上有一只小白兔,它感到很孤单,就打电话叫来了两只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了呢?”此时,教师就应引导幼儿提炼其中的关键词,规范加法应用题的表达:“地上有一只小白兔,又来了两只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尤其是要强调其中的“又”、“一共”等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引导与练习,可使幼儿逐步学会分析、提炼,将繁琐的语言变得简洁且意义完整。

数学是一种精确而又简练的语言。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还需用幼儿容易懂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有利于最终让幼儿掌握这门特殊的语言。在教学中,语言是师幼之间有效沟通的工具,也是数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其中教师的语言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习惯,进而也影响着幼儿对数学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