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远城北,有一个殡仪馆,这旁边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很美丽,地上贴着雪白的瓷板,进门一按白色开关,墙上的灯就亮起来……”看到这里,我翻到作文本的封面,作者的名字熟悉而陌生:丁莹。说熟悉,是因为这个女孩两年里一直在我班上;说陌生,则由于两年里她一直是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女孩。

殡仪馆设在极偏僻的地点,但女孩提到这个地点的时候,却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感;女孩用了很长的篇幅介绍她的家,雪白的墙壁、明亮的壁灯、舒适的床和自动冲水的马桶,这些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东西却被女孩写得熠熠生辉。想到这儿,我提笔在作文本后面批道:“文章朴实无华、真挚感人,从文中可以看出,你有一颗细腻的心,相信这样的你一定可以把作文写得更出色!”

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就像许多曾经令我心动的东西一样,心动之后,一切又回到从前。

可是一周后把作文本收上来,我意外地看到了女孩在批语后面加的小字:“杜老师,谢谢您的鼓励,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很意外,在批语后面加字的学生,不是没有过,但我确实没有把这种行为与丁莹联系起来。她太安静,安静到令我这个成年人都觉得她有一种处变不惊的镇定。

自此,我开始注意这个女孩。女孩总是干干净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举手发言;作业做得很工整,可以看出已经尽力;劳动时总是很认真,看得出来,女孩有很好的劳动技能;路上见到老师能轻声问好,得到回应后,脸上会漾起一抹很甜美的笑容……这样的一个女孩,也许真的只需要一些鼓励就够了。

不久后的一次考试,丁莹破天荒地考了80多分,要是在以往,我会重重地表扬她一番。但现在,我对她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觉得与她付出的劳动相比,这个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在发试卷的时候,我轻轻地说:“对你来说,这太少了。”

在我八年的教育生涯里,类似的话到底说过多少,我自己也不记得,唯独这一句,我印象很深刻。原因很简单,第二天让大家写《我最感动的一件事》,草稿收上来,我看到丁莹写了这样一段话——昨天发试卷,当老师念到我的分数时,我心里高兴极了,这可是我本学期考得最好的一次了。可是,当我走到老师跟前,老师却对我说:“对你来说,这太少了。”我默默地拿着试卷回了座位,为自己刚才的骄傲而羞愧,同时也为老师对我的评价而高兴。我万万没有想到,在老师的眼里,我是那么出色的一个人……

感动之余,我在班上念了丁莹的文章,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有没有从中受到启发我不得而知,丁莹的成绩却真的突飞猛进起来,期末居然排在了全班第五名。

发完成绩单,孩子们飞快地收拾东西回家了。两分钟后,教室里只剩我与丁莹。她凑到我跟前,轻轻地说:“老师,谢谢你的鼓励!”我还没反应过来,这个羞涩的女孩已经冲出了教室。

谢我?我沉默半晌,轻轻叹了口气。女孩也许永远也没有料到,她写在作文本上的感激之辞,已悄然地温暖了一颗日渐疲惫的心;她所表现出来的努力,轻轻地拂去了我从教八载而生出的倦怠;而在与她的交往中,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乐趣。

其实,我真应该谢谢她呢!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