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自己成长、实现自己意志的愿望。根据这种愿意所采取的行为,就无须表扬。

与赏识和激励不同,表扬具有高度赞赏的成份,应该留给孩子最有意义的行为。

婴儿总想站起来,尽管他可以经过多次失败,但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站起来,这是他的自我需求,他的自我实现倾向。父母只要包容他的幼稚和失败,赞赏他的努力和认真,孩子就会自己努力,因为他有这种兴趣和需要。

又如:

孩子总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是有益的,这类事情也无需表扬。

如果父母经常用“宝宝听话”“宝宝真乖”这样的表扬,去鼓励他做他原本就喜欢做的事情,长此以往,孩子反而会放弃了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为了得到表扬才去做。表扬一旦没有,他就不再去做。

一些专家指出,现在父母对子女的表扬太多了,太不加选择了,太慷慨大度了。看电视、睡觉、吃饭以及自己穿衣服,都能得到表扬,表扬不再保留给重要的成就与极大的进步;结果,表扬失去了它的特定意义。专家指出,“如果长期通过恭维孩子来提高他们自尊,孩子是否会成为染上赞扬毒瘾的一代?如果儿童高度依赖父母的赞赏,并在以后去寻求同伴的赞赏,这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可能吗?”。

专家的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对孩子不表扬又不行。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个人认为,5岁的孩子本来应该高兴地做着5岁孩子该做的事,这种事即使不表扬他也会去做。但一些成人和家长,总想让5岁孩子去做8岁孩子才做的事,以表现自己孩子的聪明。这样的要求,必然导致孩子的适应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败感;为了防止失败感,我们只好用过多的廉价的赞扬去弥补。

如果我们有一颗平常心,5岁的孩子就做5岁孩子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并不需要特别关照,你就是不大加表扬,孩子也会满怀信心地做他的年龄该做的事。表扬什么――值得推敲的内容

专家认为,表扬聪明,不如表扬努力、有创见;表扬漂亮,不如表扬有礼貌。因为漂亮、聪明都是先天的,可以增进自信,但不能指导行动。而有礼貌、努力,却是他们自己行动的结果。

 有一位到北欧访问的中国学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沉下来,并对中国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