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一)“有几枝铅笔”(即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22、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和活动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2、通过动手摆、情境直观感知、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4、通过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从而能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更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自体验的基础上。所以教材先安排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这个情境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也可以自创情境。接着,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讲一讲、算一算,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在以上活动之后,让学生“试一试”,发现图中和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教材所安排的“练一练”由浅入深,由固定到多样化,使学生的思考空间宽畅开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最后安排的课外小调查,将数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了数学由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教师应配以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的语言。“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在西乡这个小县城,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大力宣传下,人们已摈弃旧观念,接受新理念,崇尚创新教育。我班的孩子基本上来自这个小县城,都很爱学习,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5以内的加法,在幼儿园已接触,多数已会算;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些不足,不象大城市的孩子,语言环境那么丰富,个别学生计算方法不够简便(瓣指头一个一个数着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和情境图中的加法问题,为学生多提供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提挈个别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设计思路始终围绕“让学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加法意义”。开始,以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金箍棒进行导入,创设一定情境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以同桌两人为小组经历“合铅笔”的过程,亲身体会加法的含义。接着,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情境图中和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手指游戏”和向国庆献礼——课外小调查,使学生乐中有悟,也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实物、图片、绒板。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课前分别请两名学生买2根和3根金箍棒玩具。

二、构建新知

1、创设情境,体验加法。

⑴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的谁呢?

许多学生会说:“孙悟空”!

⑵ 师:孙悟空聪明机智,遇事肯动脑筋,善于解决问题。今天,看谁像孙悟空一样肯动脑,乐于解决问题,老师就奖给他金箍棒。想要吗?

⑶ 有几根金箍棒呢?(生问或师问)

现在,请帮老师买金箍棒的两名同学上台来,将金箍棒合在起。师问:“一共有几根?你怎样想的?”(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

⑷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所有的铅笔,举起来,同桌两人把铅笔合起来。

师问:合起来共有几枝铅笔?(板书课题:有几枝铅笔)

指名回答“怎样想的”,顺势引出加法算式,师板书其中一名学生说的算式,如2+3=5。让该学生说说这里的2、3、5分别表示什么?告诉学生“+”是加号,问学生“你怎样理解‘+’”。

2、学生实践,体验加法。(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列式,再交换分工。指两句学生在绒板上贴图片、列式。)

这一过程在教师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列式计算出1+3或3+1,2+2,2+3或3+2。例如,国庆节到了,大家真高兴,妈妈买回1盆花,爸爸又买回了3盆花,你们家一共新添了几盆花?请你用学具△代表花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图:《停车场图》(教材P22)。

师问:在这个停车场里,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说)

你怎么解决?(有的会数,有的会列式计算,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在什么情况下数,在什么情况下计算会更快,要选择适当又灵活、简便的解决方法)

2、出示情境图:《小鸟图》(教材P22)。

师问: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看,在这棵树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你怎么解决?

同桌互相交流,再列多计算。

3、“活动可以锻炼身体,你们看,小猫咪正在玩球,还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打乒乓,还请了肖阳当裁判呢?”出示情境图:《小猫玩球》和《打乒乓》。(教材P23)

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只要说得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如: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2+3=5;裁判员人数加打乒乓人数1+4=5,都对。

4、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如教室里或校园里的加法问题。

5、“阳阳的家是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看!”,出示情境图:《阳阳之家》(教材P23)

师:今天的阳阳真高兴,因为他学了加法,要在爸爸妈妈面前展示一下,算算自己家的东西,你们猜,他会算什么?会怎么列式呢?

结合图竟,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加法问题,再集体交流。

6、师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看,就会发现它;只要你肯动脑筋,勇于探索,就会解决它!

四、玩中巩固,熟练运用

1、手指游戏。

⑴ 师:“小小手指真灵巧,看它分合你列式,计算起来真容易!”谁愿意和老师来做手指游戏?

师生配合示范“手指游戏”:

老师伸手指,学生列式。

说: 1+4=5 1+2=3 1+1=2 2+3=5

或 4+1=5 2+1=3 3+2=5

⑵ 组织学生同桌间进行游戏。

2、布置学生课外小调查。

师:国庆节即将来临,同学们每人要准备一件礼物献给我们一(2)班,送什么呢?——课外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收国庆假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礼物!

引导学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⑴ 想和谁说?说哪里的问题?(可以是家里的、外出旅游的、学校里的、朋友家的……)

⑵ 用什么方式送?(可以录音,可以画一幅画写出算式……)

六、教学反思

创设引发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轻松,学生也乐学。学生在这种大脑放松的情境下,思维更灵活。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更深刻;同时也提挈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把“看、说、做”交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看得“奇妙无比”,说得“津津有味”,做得“井井有条”。

通过“手指游戏”和为国庆献礼——“课外小调查”,使学生在玩中应用了新知,培养了技能;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点 评】

这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摆、手指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活动,学生兴趣高,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有趣的手指游戏、向国庆献礼,使学生在玩中有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