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今天,胡合的妈妈很晚才来接胡合,与我们老师攀谈了起来,胡合妈妈说:“唉!我希望胡合在幼儿园的时间再长一点。”我问:“为什么?”胡合妈妈说:“胡合,回到家后,一直跟我捣蛋,喜欢问这问那,比如说一辆汽车吧,他会问出好几个问题,害得我做家务也做不成。”

临走的时候,让胡合跟老师再见,没想到胡合被墙壁上的灭火器吸引了,就问:“这是什么呀?”我说:“是灭火器。”胡合说:“灭火哭里面是不是装了水。”我说:“不,是一种气体叫干冰。”胡合又说:“那它为什么是红颜色的……”哟!这孩子问题可真多,怪不得妈妈要嫌他烦呢!

思考:好奇,好问,好摆弄是幼儿的天性,这种天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上面的事例中,不难看出,胡合对事物的好奇探索在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探索行为产生,在作客时会有探索行为产生,甚至在回家的路上也可能发生探索行为。这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世界中获得发展的。对幼儿而言,探索就是玩,而玩幼儿的天性。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直接经验,通过摸、看、闻、尝、听、抓、举等行为进行探究。幼儿通过摆弄实物来发现问题,并根据已有经验,运用初步的逻辑推理,来假设可能的情况,可能的结果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幼儿的认识能力就是不断的试验,尝试中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在不断地摆弄物体,提出问题,继而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样做呢?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尤其是一种带有问题的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继而进行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让他们的这种天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张扬。其次,教师在日常的带班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无意识的探索行为,并帮助他们将这些无意识的探索行为变为有意识的探索活动。最后,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幼儿进行鼓励。耐心地倾听他们自己对探索活动的介绍,并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探索活动中。

一、走进幼儿,发现情趣。

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开始关注幼儿的学习,认识到幼儿的学习有时并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其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源自于自己的生活,而幼儿的生活情趣往往是其学习需求的集中表现。这里所说的幼儿的生活情趣是指幼儿所特有的、与原有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年龄特点的性情和趣味。

二、尊重幼儿,接纳失误。

关注幼儿的生活情趣,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使幼儿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求者。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能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学习。对此,教师应对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方式表示出足够的尊重。

三、适时引导,巧妙点拨。

幼儿一旦有了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如果任由其用已有的很少的经验和知识去探索和发现,教师没有鼓励和支持,更不去创设让幼儿探究的环境,那么,孩子的探究兴趣就会很快“夭折”。此时,有效的教育策略会促进幼儿的探索活动。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幼儿保持这种好奇、探索的天性,并使之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