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铺路人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怎样辅路的。

〖教学方法〗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二、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边读边想

1、峨眉山上的路上是怎样的?这些是怎样铺成的?

2、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想到的,分别做上记号。

四、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学生默读,自行划分段落。

2、交流讨论后归纳。板书:

第一段:讲峨眉山又窄又陡。(看到的)

第二段:讲我在途中和一位背石头的人谈话,介绍了峨眉山的路是怎样辅成的。(看到的,听到的)

第三段:说明辅路的艰难,赞美辅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想到的)

五、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讲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登峨眉,深切体会到了辅路人的平凡伟大,可敬可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到辅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方法〗

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的?

2、“天梯”让你想到什么?

3、出示课件:上峨眉山的路录像片断。

问题过渡:这样一条路又高、又窄、又陡的山路是怎样辅成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2、默读2~6自然段,思考:这些路是怎样辅成的?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其中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我”听到的?

看到的:一块大石板,背着,攀登着天梯

听到的: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铺路。

3、出示课件:思考填空:

⑴ 这一段着重写了铺路人(背石板),突出石板的(艰辛)

⑵ 写背石板的艰辛表现在(背着石板攀登天梯)。

小结:这一段通过“我”看到的和“我”听到的辅路人所讲的,明白了峨眉山的路是怎样辅成的,因而引起联想。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学习第7自然段,提出问题:“我”想了些什么?哪些地方更具体地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

2、出示课件,进一步体会三个问句。

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

⑴ 这三个问句主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将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再读,语气有什么不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