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引学生趣

(音乐)学生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学生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学生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学生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学生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两位古代诗人笔下的“学生年”。

(在美好的音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初读、悟学生趣。

老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出示两首诗。)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遮”字,和老师一起书空。)

老师: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进行学习。

(学生自主尝试学习。)

老师:你们能学懂些什么呢?

学生:《牧童》这首诗好像是说到处都长着小草,黄昏的时候,有一个牧童放牛回来了,在风中吹起笛子来。吹着吹着,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蓑衣也没有脱掉。月亮升起来了,他也不知道。

学生:〈〈舟过安仁〉〉我能读懂的是:在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两个人把撑竿用的竹竿和划船的船桨收起来了。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老师:你们的发言对我们其他的同学都有启发,我们同桌之间也相互说一说。

(不满足于一两个孩子能大致理解诗意,而是组织学生吸收别人的长处,促使自己进步。老师了解学生自学后整体感知的情况,根据学情对教案做调整,继而展开针对性的指导。)

三、品读,想学生趣

1、《牧童》中的学生趣形象

老师:大家都发现这两首诗的孩子生活都是特别有趣。我们继续走进这几位孩学生的生活,(指第一首诗)哪些场景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学生: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老师:发挥我们的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学生: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蓑衣也不脱,清风明月伴随着他进入梦乡。

老师:(点击“卧”字)“卧”在草地上,把草地当作床,可以再上面睡觉,多好玩啊!

学生:黄昏时分牧童放牧归来,吃饱晚饭,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看着看着,看睡着了。

老师: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还有哪些场景让你们感觉很有情趣呢?

学生:“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老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充满情趣的画面吗?

学生:在原野上,牧童正在吹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

老师: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点击“铺”和“六七里”字)你好像看到什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