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认识100以内数,会比较大小,初步认识了加、减意义,能正确计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里学习的是最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侧重于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培养统计意识。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牢固掌握统计方法,为以后学习条形统计图表、复式统计图表、一格表示2或5的统计图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习优势: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将事物按类整理。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困难,

学习略势:统计方法的择优思想不成熟。一部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弱,计数过程易遗漏调查数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比较不同的方法,学会有序观察。一些学生还不能完整、清楚的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需要教师创设更多讨论、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语言表达。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会把统计的结果用图表示,知道一格表示一;会把数据填入表中,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亲身尝试等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会把统计的结果用图表示,知道一格表示一。会把数据填入表中,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自己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春游动物园这一情景,从如何才能知道全班喜欢那种动物的人数多些这个话题入手,引出统计这一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又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经历过程,体验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

1、第一层次,调查情况、收集数据。在这一层次中,

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看什么动物好呢?产生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动物的需要。

接着全班同学每个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这时,有的同学喜欢猴子,有的同学喜欢大象,还有的同学喜欢熊猫。到底最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各是多少,看不出来,产生分类整理的需要。

再创设出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讨论收集这些数据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会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并且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方法如“举手”、“分队站”等,在体验和比较中感受各种方法的优劣。

最后,引导学生体验制图的方法。学生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后。通过黑板上凌乱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无序的排列不能看出喜欢那种动物的人数多。

这一层次的设计:通过春游看什么动物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调查数据”的需要。通过了解班级最喜欢的动物,产生全班每人喜欢的动物各不相同,看不出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的问题,因此,使学生产生“收集、整理数据”的需要。在讨论体验比较中,感受到各种方法的优劣。体验到无序的排列不能看出喜欢那种动物的人数多。需要“整理图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