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这里,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3:先觉得“烦人”,后来明白它的生命意义后,变得感动!

师:用句子里的一个词来说,就变成了……

生3:“宽恕”

【评点】“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它所指向的内容通常是:感知“人物形象”、感知“文本大意”、感知“文本结构”和感知“作者情绪”……一篇文章具体感知什么不仅要“因文而异”,也要“因师而异”。需要指出的是,就以上四种感知而言,感知“作者情绪”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其实,读文章,如果读出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文章也就知其味了。陈老师所采用的“整体感知”是由感知“文本大意”导引到通过抓“文眼”来感知“作者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体味作者对“蝉”情感的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烦蝉】

师:谢谢,刚才我们明白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生4:(深情地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掌声响起)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5:“喜爱”

生6: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二者都有可能。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现在,我们加上一句话,你看看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生7: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7: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7:没有。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一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师:发现什么区别了吗?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