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自读自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方法。

[点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如第一条中让学生的自读自认生字词,第三条的自悟课文,第四条的自主理解,完全体现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第二条中,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导,将新课标理念扎实地落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导入课题。

1、课前就本单元布置的“综合性学习”中所涉及到的环保内容,学生们已经上网或从书中找到许多资料,组织学生说一说有关树木作用方面的资料。汇报时,让学生注意倾听。

2、在学生说出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让人放松心情、阻挡风沙等有效作用后,引导学生们走入一个小村庄,看看这个小村庄因为树木有了怎样的变化?并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点评:课前预习是中年段学生所要学习并具备的一种能力,恰好本单元又设立了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能巧妙的将两者合二为一,既立足于本课学习,又使整个单元有个连贯性,从而便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汇报预习时,要学生从资料中,自主整理出本课所需内容,这就培养了学生归纳资料的能力,在汇报时,注意倾听,别人说过的资料,做到不重复,这又培养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二、课前积累,自主认读。

1、自读课文。

组织学生说说看过课题后,你有什么样的疑问。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在这时出示课件打出自学提示:

1、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借助字典学习理解生字,新词。

3、同学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请同学帮助解答。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有方向的自读课文。

2、同桌互检互学。

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同桌之间互相做小老师考一考生字的读音,交流一下特殊字,比如多音字、平翘舌音的准确读法。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哪些疑问,都可以与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中二会字及书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找出这些词语在书中哪个句子中,把句子读一读。让学生说一说在读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教给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们大胆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然后再查字典中的解释。

4、观察书写。

课件出示四会字组成词语(把要写的字打成彩色,其他字为黑色。)让学生读准字音后,观察要书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可从两方面发现,一是字形结构上;二是在田字格中如何占位置。)你觉得哪个字写不好,需要老师示范写。教师可把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在黑板上指导后让学生书写本课生字,教师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在巡视中及时表扬写字漂亮的,并且投影展示,发现错别字,也及时纠正。保证做到生字在学生脑海中第一印象的准确性,书写的美观。

[点评:这四个环节是学生对字词从初步认识到逐渐了解,最后完全掌握的科学设计。学习字词容易比较枯燥,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让学生从探宝者到指导者,最后是实践者。有自己的认读,有同桌的互助,有全班的交流,既体现了自主学习,又培养了合作意识,融洽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此时的教师是个倾听者,认真听同学的语言,及时发现可贵的学习习惯,对于出现的疑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下个环节中答疑。教师积极引领学生们学习,教给他们方法,从开始的自读提示到后来的如何理解词语意思,用简单易行的方法突破了训练重点。]

三、自悟课文,合作探究。

1、初悟课文,浅谈所感。

组织个别学生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同学读音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读文后,让学生自由谈谈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就学生发言归纳出 “你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你谈出了自己的想法。”等评价语,让学生明白主要内容怎样归纳,什么是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什么是读后感。

2、小组学习,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提出小组合作建议,用课件打在屏幕上:

小组合作学习建议:

围绕课文内容,共同商量,给大家提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问题。把问题写下来。

教师参与到学习小组中,指导学生根据书中小泡泡或课后练习题来提问,并将学生提出问题记录到本上进行分类、整理,提取出有价值问题,并排好先后顺序。小组同学出现的不同意见,可经过小组所有成员讨论、研究,最后列出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小组内找到答案,解决疑问。

3、答疑解难,共同感悟。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找出能感悟中心的,或能解决本文重、难点的问题,如“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体会句子“什么都没有了 ——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的深刻含义等,用课件打出来,让同学们反复读文理解、感悟。一个问题可由几个同学补充答,感悟到位后引导同学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点评:“怀疑”是一个学生创新能力重要的素质。科学的发明和文明进步正是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学习的目的是寻找问题的答案,自己探究真理的过程,结论必须是自己独立思想后得出的。正是遵循着以上教学思想,教师在把握住重点线索基础上,让学生的思想有范围地驰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其中,师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教师的信任激发了学生的质疑、求知的信心。]

四、抒发情感,课外拓展。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 “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学生们懂得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个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学生回读课文后畅谈自己的读后感。

教师对于学生的感悟只要不偏离中心都给予肯定。并且在学生积极的交流后,引导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点什么。把要说的写下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重要性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身体力行。

[总评: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篇幅短小,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设计者本着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立足于构建并优化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1.疑中学

教者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设计者从开始的课前预习“树木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们自己去亲近书本,查找并归纳资料,这是对学生整理资料习惯的培养。自学时,学生独立读书提出问题,然后在小组讨论中研究问题,最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交流、自主感悟、朗读升华,最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2.自助得

在生字教学中,从开始默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到借助字典学习理解生字、新词,以及同学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请同学帮助解答,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生字,一步步渗透了生字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助自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探究的自由,使课堂不呆板、有创见、有灵性。主动、互动、灵动地学习,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妙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3.写中悟

中年级习作,不受文体、篇章及内容的束缚,自由表达,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就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教师充分挖掘出课文中让学生自由表达的素材,围绕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家园美好愿望这一主题,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小练笔,把学生们拉回现实中,培养出他们对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师保护了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冲动和愿望,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消除了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总之,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设计,此时无声胜有声地完成了教与学的融合。实现了课程功能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