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这课前,我曾经在年级进行过集体备课,开始我认为“发愤”是这篇文章的题眼,是教学的突破口,应当抓住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发愤”怎样“发愤”?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遭受酷刑之后忍辱负重、继续写作的精神。在听完韦老师的教研课后,我又认真研读了课文,觉得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更值得品味。我认为可以抓住一句,串联全篇;精导一段,拨通全文。因此教学中抓住这一段中的“辉煌巨著”“ 前无古人”“耗尽心血”“生命写成”这四个词语,设计两个问题“《史记》是一部怎样的著作?”“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耗尽毕生的心血,用生命写成的?”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五品读,感悟,与文本进行对话。

一、体会《史记》的“辉煌”“前无古人”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利用给学生5分钟时间交流资料,我再行简单的小结,然后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最后一段。“刚才大家交流了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在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又是怎样来评价《史记》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辉煌巨著”“前无古人”,抓住“13年”“52万字”谈感受并知道朗读。

二、走近司马迁,感受用生命书写《史记》

出示问题:为什么说《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耗尽了司马迁的毕生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司马迁,一起去感受这部巨著的编制过程,将能反应司马迁耗尽心血,用生命书写《史记》的句子画下来。

生: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我从这里体会到《史记》是用生命写成的,因为他受到这样的酷刑后,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种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打击,使他想到了死,但因为史记没有完成,所以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活下去世为了完成《史记》,是《史记》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所以说他是用生命写成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