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静夜》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痛苦、苦闷。诗的第一节写实,语言简练,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词句贴切,描绘了一幅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静夜景,;第二节想象,以设问开始,以反问结束,联想一幅凄婉动人的鲛人对月流珠的图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流露出淡淡的愁伤忧国情、爱国情。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领悟诗歌的意境,丰富想象,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2、新课标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提出了三维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遵从汉语母语教育规律,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性把握:即注重语感、重视朗读等;

③强调合作探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④“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⑤注重学生人文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想像与联想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领会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凄清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熟练背诵。

(2)学习诗歌中精炼生动的语言及想像、联想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本课的重点是:

朗读,品味诗歌的内容、意境

本课的难点是:

品味诗歌的意境,培养想像能力

二、说教法:

1、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

2、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3、提问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4、小结巩固,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5、通过课堂的写作,学习诗歌中联想与想像的写作手法。

6、手段及依据: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课件,鼓励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的资料,以“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使课堂充满诗意的氛围,组织一次小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内容,用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联想,理解意境美。

3、探究写法,鼓励学生尽量有自己的看法,领悟情感美。

4、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一篇作品。

四、 说程序

1、用图片与音乐激发学生对月夜的感悟.用诗意的语言导入新课,创设浓郁的教学氛围,再借用李白的《静夜思》导入诗歌,贴近学生的实际,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为下面品诗环节埋下伏笔。(2分钟)

2、作家及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指导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分工合作在网站上查询这两方面的资料,并进交流和归纳,最后用课件呈现出来。(5分钟)

3、美美地读。通过学生的试读,教师的范读与指导,听读录音,学生的配乐朗读展示,小型的赛读会等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读诗的能力。(8分钟)

4、美美地品。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明确诗中所写的景物,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感受诗歌的美。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抓住诗中“对月流珠”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15分钟)

5、美美的说。学习的模仿诗人的写作手法,抓住家乡最美的地方,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一下写作的心得。(5分钟)

6、总结学法用课件展示学习的过程,归纳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尽量做到“授之以渔”。(2分钟)

7、诗文积累。请大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网站上寻找写月色的诗文,交流、讨论并积累。(5分钟)

8、小结全文,背诵诗歌(3分钟)

五、说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静夜》这首诗很短,但是很精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下的美景图。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也融入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学习本文的重难点是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初步具备一定的搜集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部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熟练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初中生对于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着力完成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利用月夜的精美图片作为课件背景图画,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月夜那种直观的美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之中,为学生领悟诗歌的内容与诗人的感情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诗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课前制作的课件,自主合作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诗歌,熟悉并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诗文积累。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