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出 示一支毛笔)这是什 么?(毛笔)毛笔是用什 么材料做的?(让学生摸一摸)

学生:毛笔杆是用竹子做成的,笔尖是用动物毛做成的。

老师:所以“笔”自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竹”和“毛”组成“笔”字。

学生:“竹”做部首时,叫竹字头,下面两笔变成两点。

反思:“笔”字是一个会意字,出 示一支毛笔进行形象教学,当时学生兴趣很高,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利用多个感官去识记这个生字,即记住了字形,又理 解了字义。而且后来我听写时全班56位同学正确率达100%。于是我想,像“笔”这样的会意字,在一年级的生字教学中还有很多,我何不照此法去教学其它的会意字?于是在《日月明》中我这样做:

让学生熟读韵文之后。

老师:(出 示“看”图)这只调皮的小猴子,手放在什 么地方?它在干什 么?

学生:它的“手”放在眼睛上方正向远处看着什 么呢!

老师:哦,把“手”放在“目”上就表示“看”字了。谁也来“看”一下?(学生表演“看”的动作)

学生:所以“看”是由“手”和“目”组成。

老师:所以儿歌里怎么说的?

学生:手目看。

老师:这“手”可别挡住眼睛啊。

学生:我知道,竖钩要变成撇。

(反思:由于一年级学生刚从整天游戏、蹦蹦跳跳的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习,无论是在上课时间上,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上都是很难适应的,这就使得很多孩子出现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尽量的让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更有利于“幼小”衔接。于是在教学中我会抓住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机会,让孩子在“动”与“笑” 的同时形象地记忆、理 解知识。)

老师:(出 示一支点燃的蜡烛)(此时刚才还兴奋不已的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眼睛睁得大大的,吃惊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老师:结合着“灭”字,请一位小朋友把这烛火灭掉。

学生1:(拿着一块尺子走上前来)我用尺子盖在火上面。(做尺子盖住烛火的动作)火就灭了。

学生2(激动地举起手):我知道了,尺子像“一”,下面燃着的烛火是“火”,尺子盖住了火,火就灭了。我记住了“灭”,一火灭。

老师:你的发言真精彩,谢谢你。

(反思:一些小实验、小演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神秘,十分有吸引力的,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里我让学生演示“灭”的过程,即有效控制了刚才由于做“看”而激动的局面,同时还让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发现记住了字形,明白了字义,这样学生记忆的时效性会大大增强。)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看、灭”这两个字,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样学的?(先看图说图意领会字义,再将图意和儿歌结合起来记忆字形;还可以把字表示的字义演示出来。)下面,我们同桌合作、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记忆另外几个生字,好吗?

(学生合作学习后交流)

学生:我来说“尖”字,我画了一个尖尖的东西。

老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一些东西外形和你的画有点像?

学生1:笔尖、鸡嘴。

学生2:谷堆、宝塔。

老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学生1:上面小下面大。

学生2:“小”和“大”组成了“尖”。所以,儿歌里写着:小大尖。

学生3:“小”的竖钩变成竖了。

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小”字做部首时要变竖钩为竖。

学生:我画了两幅画,一幅只画了两棵小树,另一幅画了许多小树。前面这幅表示“林”,因为树很少只算小树林;这一幅表示“森”因为很多树就是大森林。我记住了:二木林,三木森。

老师:你画得真棒,记得也很好。

生(抢着说):大家看,我画了一个人靠在大树下休息。这就表示“休”,我给大家讲讲,这个人走了很远的路累了,就靠在树下休息,这棵树可以用“木”来表示,所以“人木休”,我认识了“休”字。

老师:但要注意,“人”作为偏旁时要……

生(抢着说):变成单立人。

老师:很非常正确,而且你画的图也非常精美。

生(高兴地):我要表演“男”字,我是男生,(跑到讲台上,做着挖地的动作)我在田里用力干活。在家里,一般是我爸爸干重活,经常在田里用力地挖土。所以,田力男。

(下面的同学也高兴地一起“干起活来”,嘴里还念着:田力男。)

(反思:我实在没想到孩子们的发现会如此精彩,在学生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轻松与快乐。我想,上一年级的语文课,要使它有激情,其实就是让学生动起了,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

老师:说得真精彩,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借助图或者动作领会字义,还结合儿歌记忆字形的方法。希望小朋友们今后遇到会意字,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记一记刚才咱们学的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