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实实在在的促进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获得主动发展。而这一目标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对提高教育功效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幼教工作者,也对师幼互动策略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和见解。

一、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师幼互动的心理基础

幼儿的发展,大体需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基本生理需要;

(二)、认知发展需要;

(三)、社会性发展需要。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各种需要的特点是不同的,如:小班幼儿对常规秩序反映是不敏感的,但到了班内纪律出现比较混乱局面时,表现为烦躁、有情绪性的反应,中班幼儿对常规的反映是平静的;大班幼儿对常规秩序反应一致,能够维持秩序,如果谁破坏秩序就会抗议。但是成人往往忽略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这些天性,习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如:吃饭时,很小的幼儿就有自己拿勺或用筷子吃饭的愿望,尽管动作不够协调准确,但孩子非常乐意自己干,可是成人往往不放心,怕孩子撒饭,弄脏衣服而长期的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自主、独立意识逐渐被消磨掉,形成依赖,懒于做事的习惯。我们不能不承认,许多父母和幼教工作者,不知不觉地将某些成规惯习加于幼儿身上,是幼儿常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长此以往,幼儿的自主创造力被逐渐消解,而且会逐渐丧失适应能力,所以,了解和尊重幼儿的需要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必备基础。

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需要的倾向性和差异性。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幼儿的个体需要是有倾向性和差异性的,幼儿在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智力发展水平、社会性需求等方面,每个个体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对某项活动态度积极主动,探求欲强;有的幼儿则消极被动,不感兴趣,要想把被动的变为主动的,就要制订出适宜的教育策略,给予适宜的指导。

2、幼儿是主动发展的主体,其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实施的教育目标不同,所产生的师幼互动的程度也不同。如制订一节《穿珠子》活动,这节活动目的是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如果在三岁以上的幼儿进行他们很容易穿上,但是不会感兴趣。应给他们制定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泥塑》,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去看待幼儿。要用发展的眼光判断幼儿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原有经验和当前的水平,制定与年龄相适宜的,灵活多变的教育策略。

3、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首先,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并不是专家学者就有的,而是人人都有,有的人创造能力较高,有的人创造能力一般,有的人创造能力较弱。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创造能力,有可能比另一个幼儿的创造能力更强。创造力萌生于浪漫的幻想中,幼儿的思维很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表演中,自编、自导、自演、自乐,这偶发的创造火花是十分可贵的。幼儿的创造行为表现在动作、语言、感知觉、思维及各项特征中。

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教师是营造这种气氛的关键。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机制,创造性的教师喜欢更为灵活和创造性的方法,指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利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幼儿提供各种创造的条件,使幼儿在创造性活动中得到发展,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在各项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

(1)学会类比,类比是创造的重要因素。许多创造都是类比的产物。

(2)学会独特探索,创造的本质与众不同,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特的探索能力。

(3)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

另外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从不同的角度多欣赏、多鼓励,强化其创造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增加其师幼互动的频率,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有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二、适宜的环境与材料是师幼互动的物质基础

专家认为:“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说,环境与材料是师幼互动的物质基础。离开环境与材料的支持,幼儿就不会获得主动发展。

1、创设与幼儿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和对话的环境,生成互动

目前,很多幼儿园老师在环境创设上只注重形式而不重内容,有些老师花很多时间将活动室布置得精致而富有艺术性,环境的欣赏性很强,但没有注意幼儿能否与所创设的环境与材料生成互动。

实践和研究证明

(1)环境布置应使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同时存在。

(2)环境的主题应是幼儿感兴趣且与教育目标相适宜的。

(3)墙面材料要能够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不断与之“对话”,不断主动地获得有益经验。

现代教育观强调:活动室成为幼儿的创作工作室,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幼儿所以将自己的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从中学习社会交往。易于幼儿操作的、富有探索性和导向性的环境才能更大限度的吸引幼儿,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之生成互动。如:让幼儿学习用三原色(三原色:红、黄、蓝)调配其它颜色。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区角放置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透明塑料片和颜料,并用图示标出颜色:红色加黄色=?红色加蓝色=?黄色加蓝色=?。

(2)再投放些苹果、梨、橘子、茄子、葡萄、黄瓜等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及轮廓图,以“给他们画个像”为提示语,引导幼儿通过尝试和操作材料,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调配颜色,涂画物体,而不需要教师直接的讲解与示范。

2、师幼之间共同创设环境,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实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观念,不能自己唱独角戏,要相信幼儿,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同幼儿商量或讨论,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幼儿有一片自由的空间,由孩子集体去创建他们的“自由墙”或“自由区”,使他们有主人翁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不但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更有利于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8G6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3、充分挖掘和利用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创造人际互动的环境。

幼儿发展的环境应是一个开放的多层的多角度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应包括他们所共处的群体环境。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同伴间的人际互动环境,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主动交往,老师可充分利用周围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群体资源,创设互动的条件,如开展大班幼儿帮助托班幼儿的“大带小”活动,“我哄弟弟妹妹不哭”“带弟弟妹妹一起玩”等活动,双方幼儿能够从互动中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与情绪体验,并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有时还超过教师直接指导的效果。其次可组织亲子互动活动,如“节日亲子游艺活动”“郊游”“艺术创作”“亲子运动会”等可以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发展情况,使孩子体验到与爸爸妈妈在园里不同的互动关系,增强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与互动效应。教师还可以创设幼儿与家长的人力资源的互动,如做医生的家长介绍怎样为病人治病和疾病预防知识;消防队员可演示消防训练;科研人员可向幼儿介绍科普知识等,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广泛的人际交往经验,有利于扩展幼儿的兴趣和认知范围。8G6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三、情感沟通是师幼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不仅表现为接受的互动,而且伴随着一系列的情感活动,即情感活动,它的存在使活动充满着激情和灵感,弥漫着人情味,使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形式影响着幼儿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所以,尊重、接纳、亲近、关注每个幼儿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师幼关系与良好的情感沟通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高速公路”或“快车道”。

1、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特征关爱每个幼儿

师幼互动既然表现为伴随着情感互动的形式,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平等对待与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被尊重感,产生愉快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如经常与幼儿进行个别的情感交流,与幼儿拥抱、轻拍、抚摸幼儿等,会满足幼儿被爱和关注的需要,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加自信心。特别是对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刚离开亲人,到幼儿园的新环境与小朋友不合群,对老师怯生,有失离感,会情绪不稳,哭闹,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一概不感兴趣,不配合,教师要理解,要耐心、细心,用各种方法转移他们的焦虑情绪,逐渐摆脱对家人的依恋,适应集体生活,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幼儿之间所存在发展的差异性,所以在情感互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在个性方面的差异,满足幼儿对安全感、对爱和归属感的不同需求,要了解每个幼儿在能力、气质、性格方面的特点,以适合每个幼儿的特点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优势,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发展强项,弥补不足,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要给以适度的正面肯定,鼓励和赞许,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但要注意,不要总是反复强化某某一个方面,要引导个体向多元发展。要理解、接受幼儿出现各种行为。如游戏中,抢玩具、打人、做错事、撒谎等对幼儿的负面行为,在处理时,一定要慎重。幼儿由于年龄小自律能力差,判断是非能力不强,有时出于好奇或探究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负面行为不要一味斥责,要分析查找原因,避免误解幼儿。对负面行为较多的幼儿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强化促进其克服自己的弱点,否则会导致幼儿负面行为愈加严重。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还给孩子“快乐童年”,师幼情感的互动一定要使幼儿体验到生活与做人的快乐。

3、与幼儿交朋友,是建构师幼互动的举措。

师生关系,是朋友关系,能使幼儿在集体环境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首先教师要重视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这对幼儿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情感交流方式,如当幼儿取得成功时,可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应给予他们耐心的引导,这些都会让幼儿觉得教师很在意自己,也有助于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交朋友的基础。

其次与幼儿交朋友时, 你既要是引导者,又要是参与者, 要注意角色转变。当指导者时,就要变成大人,但要注意行为不要凌驾于幼儿之上,如:要求幼儿学什么,就必须学什么,像下命令那样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当参与者要像孩子一样把你的年龄降低到跟他们一样,这时孩子容易接受你、亲近你、此时你再跟他说什么,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都特别愿意,师生关系搞好了,教学效果也会好。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对比较小的幼儿要求教师蹲下来和他一样高,拉近距离增加亲近感,这样谈起话来不至于让幼儿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还要求教师与幼儿交流时,语气要低声细语,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的知音,这样幼儿会主动和你交流,产生互动的愿望,教师应在此抓住幼儿抛来的互动信息,巧妙应对,实现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并在互动中点燃幼儿的兴趣之花,幼儿的创新思维、观察力也会随之增加,这些都是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

总之,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建构课程,创设适宜的环境与材料,教师与幼儿的良好情感沟通是有效师幼互动策略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师幼互动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我们只有认真地研究实施师幼互动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功效。

 >>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解析

 >> 谈幼儿园小班师幼间的沟通

 >> 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

 >>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