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了解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预习展示,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对于词语的学习,采取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内容去理解其意思,或是通过查阅字(词)典来完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说说课本的用处。补全课题,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2、学生读题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抽读生字词: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3、再读课文。

4、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讨论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引导复习自然段相加法。

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基本内容

诵读感悟,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品味诗句,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课本”?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朗读想象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 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二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段,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指导:“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全班交流汇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

2、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想象的内容。

4、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5、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6、全班交流。

7、集体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讨论、交流;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五、感受诗歌的特点。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发现 翠竹 松柏

描绘 果园 沃野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联欢 鸣禽 野花

相聚 青山 绿水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朗读、问题等教学法。

学法指导

朗读、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 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 指导写字。

作业

习字册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基本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法布尔对科学、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诵读感悟。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精读第一段。

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 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 学习第一层。

(1)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 用人名做题目。

作业

观察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6、变色龙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读讲结合。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观察等学法学习生字词语及理解课文。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6

授课课题

6、变色龙

教学基本内容

精读感悟,自主领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抓住关键,引导讨论。

学法指导

交流讨论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7、金蝉脱壳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7、金蝉脱壳

教学基本内容

朗读感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及手段

自主理解感悟。

学法指导

想象,朗读感悟。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习作2

教学基本内容

明确要求,例文引导,自由练笔。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方法及手段

例文引导,明确写法。

学法指导

学习例文,自由发挥。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1.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作业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习作2

教学基本内容

修改誊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

教学重点及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

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法指导

个别指导与集体交流相结合,自主修改与他人修改相结合。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同座互改。

汇报交流。

完善草稿。

誊写展示。

作业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练习2

教学基本内容

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结累。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交流展示。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作业

搜集歇后语。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6

授课课题

练习2

教学基本内容

写钢笔字,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方法及手段

示范指导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作业

板书设计

习字册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6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练习2

教学基本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方法及手段

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情境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作业

板书设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6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8成语故事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 课程教案

周次

6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8成语故事

教学基本内容

理解内容,明白道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读讲结合。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有进行一段话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

讲故事

搜集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